,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8.X线检查:拍照X线正侧位片,虽不能显示出半月板损伤情况,但可排除其他骨关节疾患。膝关节造影术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9.膝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诊断依据
1.有膝部外伤史。
2.急性期在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有疼痛、压痛、肿胀,可有关节内积液或积血,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后,肿胀和积液可消退,活动时仍有疼痛,可有“绞锁”和弹响,若盘状半月板损伤时弹响更为显著。
3.股四头肌可有萎缩,膝关节屈伸范围受限,强力伸直或屈曲时可发生疼痛;强力内收或外展时同侧膝关节间隙处发生疼痛。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处有固定性压痛点,在屈伸膝关节或作内、外旋活动时疼痛更显著。麦氏试验、研磨试验、重力试验、单腿下蹲等试验可为阳性。
4.注意有无内外侧副韧带和前后十字韧带损伤。
5.摄X线片,以排除膝部骨折、关节的游离体或其他病变。
6.关节造影、磁共振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7.关节镜检查,可观察到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和类型。
容易误诊的疾病
1.应与其他膝关节疾病鉴别,如关节内肿瘤、髌骨软化症等。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可通过X光片,CT片及关节镜协助确诊。X光片可除外其他膝关节疾病,关节充气造影、CT可确定半月板损伤的部位。
2.与半月板变性相鉴别: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的共同表现是半月板内出现异常信号,二者的鉴别是确定异常信号是否累及关节面,MRI诊断的Ⅰ级、Ⅱ级信号,关节镜下不能发现,因关节镜看不到半月板的内部,只能看到半月板表面,而MRI对半月板变性能明确诊断。Ⅰ、Ⅱ级信号为半月板变性,一般需保守治疗,而Ⅲ级信号为半月板撕裂,需手术治疗。MRI在半月板诊断中的作用,无疑给骨科医生提供了确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有条件时应在关节镜术前常规做MRI检查。
治疗原则
1.急性期:如关节有明显积液(或积血),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然后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周。石膏要妥为塑型,病人可带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间和去除固定后,都要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肌肉萎缩。
2.慢性期: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3.关节镜的应用:关节镜可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半月板边缘撕裂可行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损伤的部分。对早期怀疑半月板损伤者可行急诊关节镜检查,早期处理半月板损伤,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预防
为了促进恢复,半月板手术前后,应刻苦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将膝盖骨(髌骨)向上提,然后放松,反复用力。或将下肢伸直抬起,放下,反复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在脚脖上挂一定重量的沙袋进行练习。经过锻炼的股四头肌强壮有力,有利于保持关节稳定。锻炼应在手术前就开始,手术后第二天继续进行。这时伤口仍然疼痛,病人往往有顾虑,如生怕伤口裂开,里面出血等等。一定要消除顾虑,忍痛锻炼。手术后两周下地负重,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