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化学烧伤的表现及诊断

  1.酸烧伤

  常见的为硫酸盐酸、硝酸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

  ①硫酸盐酸、硝酸烧伤:硫酸、盐酸硝酸烧伤发生率较高,占酸烧伤的80.6%.硫酸烧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者为黄色;硝酸者为黄棕色此外,颜色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关系,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酸烧伤后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浓度烧伤

  硫酸盐酸、硝酸在液态时可引起皮肤烧伤,气态时吸入可致吸入性损伤三种酸比较,在同样浓度下,液态时硫酸作用最强气态时硝酸作用最强。气态硝酸吸入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肺水肿它们口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喉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

  其处理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如确定为Ⅲ度,迟早切痂植皮。吸入性损伤按其常规处理吞食强酸后,可口服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豆浆、镁乳等禁忌洗胃或用催吐剂,切忌使用耐火酸氢钠,以免产所造成胃肠穿孔。可口服强的松,以减少纤性药物

  ②氢氟酸烧伤: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具有强烈腐蚀性,并具有溶解脂肪和脱钙的作用氢氟酸烧伤后,创面起初可能只有红斑或皮革样焦痂,随后即发生坏死向四周及深部组织侵蚀,可伤及骨骼使之坏死,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伤员疼痛较重。10%氢氟酸有较大的致伤作用,而40%则对皮肤浸润较慢

  氢氟酸烧伤后关键在于早期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至少半小时也有主张冲洗1~3小时得。冲洗后,创面可涂氧化镁甘油(1∶2)软膏或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使表面残余的氢氟酸沉淀为氟化钙或氟化镁。忌用氨水以免形成有腐蚀性的二氟化铵(氟化氢铵)。如疼痛较剧,可用5%~10%葡萄糖酸钙(0.5ml/cm2)加入1%普鲁卡因内行皮下及创周浸润以减轻进行性损害。Hayashi报告皮质激素对氢氟酸也有一定效果。若创面有水泡应予除去烧伤波及甲下时,应拔除指(趾)甲。Ⅲ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植皮

  ③石炭酸烧伤:石炭酸吸收后主要对肾脏产生损害其腐蚀、穿透性均较强,对组织有进行性浸润损害故急救时首先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然后再用70%酒精冲洗或包扎。深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或削痂

  ④草酸烧伤:皮肤粘膜接触草酸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草酸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故处理时在用大量冷水冲洗的同时局部及全身应及时应用钙剂。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2.碱烧伤

  临床上常见的碱烧伤有苛性碱石灰及氨水等,其发生率较酸烧伤为高。碱烧伤的特点是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化合物,易于溶解,进一步使创面加深;皂化脂肪组织;使细胞脱水而致死并产热加理损伤。因此它造成损伤比酸烧伤严重。

  ①苛性碱烧伤:苛性碱是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其烧伤后创面呈粘骨或皂状焦痂,色潮红一般均较深,通常在深Ⅱ度以上,疼痛剧烈创面坯煞费苦心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往往经久不愈。

  其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及时流动冷水冲洗冲洗时间要长,有人主张冲洗24小时,不主张用中和剂深度创面亦应早期切痂。误服苛性碱后禁忌洗胃、催吐以防胃与食道穿孔,可用小剂量橄榄油、5%醋酸或食用醋柠檬汁口服。对坏煞费苦心组织自然脱落形成肉芽创面者,在肉芽创面上以1%枸橼酸溶液湿敷24小时可降低pH提高植皮成活率。

  ②石灰烧伤:生石灰(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石灰烧伤时创面较干燥呈褐色,较深注意用水冲洗前,应将石灰粉末擦拭干净,以免产热加重创面

  ③氨水烧伤:氨水极易挥发释放氨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肺水肿等吸入性损伤。氨水接触之创面浅度者有水泡,深度者干燥呈黑色皮革样焦痂

  其创面处理同一般碱烧伤对伴有吸入性损伤者,应按吸入性损伤原则处理。

  3.磷烧伤合并中毒

  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遇空气燃烧可致伤外还由于磷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公卫助理医师 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
    尿液化学检查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 外源化学物分布概念
    公卫助理医师辅导 化学性皮肤灼伤治疗
    公卫助理医师辅导 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法
    信号分子的种类与化学本质
    水质的化学性状指标
    化学毒物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
    化学毒物的分布的概念和毒理学意义
    化学毒物的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化学致癌物分类
    尿液的化学检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