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爱限制。和大骨节病不同之处在于:①多发生于40岁以后的成人,青年人少见,几乎不见于儿童;②无短指(趾)、短肢畸形;③关节受累为非对称性;④肌萎缩不明显。 2.分离性骨软骨炎:在关节软骨部分分离形成关节游离体、引起关节交锁方面,与大骨节病晚期有相似之点。主要不同之点是:①受累部位主要是双膝关节或单一关节(如踝部),手指改变少见;②不影响骺板软骨生长,无短指、短肢畸形。
3.类风湿关节炎:在好发生于青少年,开始累及手指小关节,有多发、对称的指关节肿大、疼痛等方面与大骨节病有些类似。明显不同之点是:①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有肿、热等炎症表现,关节肿胀呈纺锤形;②重症病例关节最终常出现纤维性强直;③无短指(趾)畸形;④类风湿因子(IgM)在70%~80%患者中为阳性;⑤20%~25%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4.痛风:虽然也有多关节受累和手、腕、足、踝等部关节肿痛,但以下各点和大骨节病明显有别:①发病年龄大部分在40岁以下;②多有家族遗传史;③受累关节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发病急骤,疼痛剧烈;④在关节或其他部位皮下有痛风石,皮肤如溃疡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⑤关节损害为非对称性;⑥急性期有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等全身反应;⑦给予秋水仙碱治疗,症状迅速缓解。因此容易和大骨节病鉴别。
5.氟骨症:氟骨症患者晚期亦可发生广泛的关节退行性变,关节边缘骨刺增生,关节活动障碍,步态蹒跚。但与大骨节病不同之处甚多,例如:①发病地区不同,2种病重叠的地区很少;②发病年龄一般都在成年以后;③多有氟斑牙;④以脊柱及四肢大关节受累为主;⑤骨骼病变以骨硬化为主,伴有骨周软组织的广泛钙化、骨化;⑥椎管变窄,椎间孔变小,造成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故不难与大骨节病鉴别。
6.软骨发育不全:在短肢畸形、身材矮小方面与大骨节病性件儒相鉴别。其主要不同之点是:①为先天性,出生后即四肢短小,生长缓慢;②前额明显突出,鼻梁深度凹陷;③X线全身多处有软骨发育不全畸形;④骨骺增大呈喇叭形,长骨两侧膨大非常明显;⑤关节不痛或很轻。
7.佝偻病:重症者虽然也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但多见于婴幼儿;有佝偻病特有的囟门关闭迟、方颅、鸡胸、肋骨串珠等表现;X线下骺线增厚,呈毛刷样;下肢骨干弯曲而形成“X”型或“O”型腿。这些都和大骨节病明显不同。
8.克汀病:虽然也有身材矮小,但生后不久即表现出生长发育滞后;有明显智力和性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语言障碍;X线骨龄明显落后,干骺闭合延迟。容易和大骨节病区别。
在国内外,还有几种与大骨节病有某些类似的地方性骨关节病。例如:①趴子病:主要流行在四川川西平原的大邑、广汉以及川南丘陵地区的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市县部分农村;②Mseleni病:发生在南非及Zululand的Mseleni及其邻近地区;③Malnad病(家庭性关节炎):发生在印度南部Malnad地区的40多个村落。这三种地方病和大骨节病的相似之处较多,例如: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都发生在贫困农户;引起骨骼生长障碍和关节活动障碍,不成比例地肢体缩短等。和大骨节病不同的是,这三种病都主要侵犯四肢大关节,特别是髋关节受累重,而指(趾)小关节则病变轻或不受累。由于这些病的流行地区比较狭小,实际上不存在和大骨节病相鉴别的问题。它们和大骨节或许是“妹妹病”。
治疗原则
1.针对可能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药物:这类药物适用于早期病人,旨在阻断病情发展,促进病变修复。
⑴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针对病人体内有低硒的改变和膜损伤的表现而采用。一般用亚硒酸钠片口服,每片含亚硒酸钠1mg,用量通常为10岁以下儿童每周服1片,10岁以上儿童每周服2片,服用至少6个月以上。同时服用维生素E,每日10~20mg,能增强效果。由于硒的生理适宜用量范围较窄,因此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可滥用。
⑵硫酸软骨素片剂(康得灵):用于有硫酸软骨素代谢障碍者。片剂每片0.12g,每次5片,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⑶硫酸盐:针对硫代谢障碍者。常用复方硫酸钠片,每片含无水硫酸钠0.36g,柠檬酸0.09g,还有适量淀粉、硬脂酸镁等赋形剂。用量10岁以下每日4片,10~15岁每日5片,15岁以上每日6片。每日2次饭后服用。6~8个月为一疗程。也可用硫酸镁片,10岁以下每日2g,10~15岁每日3g,15岁以上每日4g。每日2次饭后服用。6~8个月为一疗程。还可口服1%稀硫酸,每日口服1次,每次5~1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