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及治疗

中线移位和脑室受压程度、原发灶的部位、大小作出准确的判定。

  (六)其他症状和体征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小儿患者可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裂、前囟饱满隆起、头颅叩诊时呈破罐声、头皮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

  三、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全面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地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许多颅内疾病在引起颅内压升高之前已有一些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能初步做出诊断。当发现有视神经盘水肿、头痛及呕吐三主征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但由于患者的自觉症状常比视神经盘水肿出现的早,应及时地作以下辅助检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1.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CT是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辅助检查措施。它不仅能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还有助于定性诊断。CT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2.磁共振成像(MRI)在CT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以利于确诊。MRI同样也具有无创伤性,但检查费用高昂。

  3.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疑有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的病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仅使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图像清晰,使疾病的检出率提高。

  4.头颅X线片颅内压增高时,可见颅骨骨缝分离、指状压迹增多、鞍背骨质稀疏及蝶鞍扩大等。

  5.腰椎穿刺腰穿测压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引发脑疝,故应当慎重进行。

  6.放射性99mTc扫描 可反映脑断面的解剖结构及其细胞的功能活动状况。

  四、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一)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留院观察,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趋势。有条件时可作颅内压监护,根据监护中所获得压力信息来指导治疗。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以防吸人性肺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予补液,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补液过多可促使颅内压增高恶化。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用轻泻剂来疏通粪便,不能让患者用力排便,不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而使颅内压更加增高。给予氧气吸人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病因的治疗。

  (二)降低颅内压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一时无法解决的病例,可选用高渗利尿剂或其他非汞利尿剂。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的病例,可先选用口服药物;有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重的病例,则宜选用静脉或肌内注射药物。常用的可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常用的可供静脉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4次;②呋塞米20~40mg,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此外,激素、人血清白蛋白的应用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亦有效。

  (三)病因治疗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切除脑肿瘤,引流脑积水或脓肿,保持气道通畅并充分输氧等。颅内压增高而引起急性脑疝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四)对症治疗

  1.疼痛可予镇痛剂,但禁用吗啡制剂,以免抑制呼吸,促使患者死亡。

  2.抽搐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3.烦躁应给予镇静剂。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处理方法
    肺内压的作用
    临床执业医师 肺内压的作用
    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
    颅内感染的诊断
    颅内感染的原因
    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处理
    翼丛与颅内的交通脉  口腔执业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慢性颅内压增高临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  颅内压增高综合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新生儿颅内
    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颅内脊索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