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2~3cm,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宫颈内口的肌纤维向上牵拉,使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2)宫口扩张: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能容一指。临产后,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使得宫口扩张。当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破膜后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黏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薄到仅2~4mm,以利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儿通过。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分娩时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
(三)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造成分娩困难的胎儿畸形。
1.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颅骨轻度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
(2)胎头径线:
主要有:
①双顶径:为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常用B型超声检测此值作为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9.3cm。
②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11.3cm。
③枕下前囟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妊娠足月时9.5cm;
④枕颏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妊娠足月时12.5cm。
2.胎位
枕先露是胎头先通过产道,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头先露时,由于分娩过程中颅骨重叠,使胎头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娩出。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先露时,胎臀先娩出,阴道扩张不充分,胎头娩出时头颅无变形,使后出胎头娩出困难。肩先露时,妊娠足月胎儿不能通过产道。
3.胎儿畸形
胎儿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儿等),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
(四)精神心理因素
虽然分娩是生理现象,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产妇一系列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适应力和健康。开展家庭式产房,允许丈夫、家人或有经验的人员陪伴分娩,使产妇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生期母儿病率等。可见精神心理因素至关重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