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憋喘性肺炎需用扩血管药

  憋喘性肺炎又称为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呈现阵发性憋喘、呼吸困难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紫绀和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临床资料显示,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紫绀、憋喘的发生,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因病变区感觉神经P物质的释放,加之病原体毒素的作用,造成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都处于收缩及痉挛状态,由此一方面引起通气不足、缺氧及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引起气道-血流比例失调,使得血液循环障碍,心脏负荷加重。因此,针对憋喘性肺炎的治疗,若单纯给予平喘药物扩张支气管而未能有效解除血管的痉挛状态,疗效必将受到限制,患儿仍然处于危重状态,随时有发生循环功能衰竭的危险。所以,憋喘性肺炎的治疗除要予以抗病毒药,吸氧、平喘和对症处理之外,临床上还应给予复方丹参、东莨菪碱等药物,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功能,增强疗效。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同时还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解除,因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心、肺功能均有改善作用,是憋喘性肺炎的首选扩血管药。用药方法是:在吸氧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0—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假如患儿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加用东莨菪碱,按每公斤体重0.01—0.03毫克计算东莨菪碱的剂量,将其加入5%葡萄糖液20—50毫升中静脉滴注,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交替使用,每日2次。

  来自临床一线的报道指出,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憋喘性肺炎的治疗,或在心功能不全时加用东莨菪碱,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大大缩短病程,且药物的副作用很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鉴别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预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