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 第九章 龋

,但管周牙本质和管间牙本质的晶体数量减少。

  3.细菌侵入层

  位于脱矿层的表面,细菌侵入小管后并繁殖,小管扩张形成串珠状,而后小管破裂。管间牙本质脱矿,收缩,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裂隙。

  4.腐败崩解层

  位于牙本质龋的最表层,也是龋洞底部的表层。此层内牙本质结构完全破坏,残留一些崩解组织和细菌。

  四、牙髓的改变

  当刺激强烈时,牙髓变性坏死,发生炎症。当刺激缓慢时,牙髓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第三节 牙骨质龋

  特点:

  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2.病变沿穿通纤维蔓延,使层板状结构脱矿。

  3.龋损很快波及牙本质,相应髓腔端出现修复性牙本质。

  4.发生于牙颈部的牙骨质龋可同时累及牙釉质。

  第四节 龋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学说

  在60年代初,由Keyes等提出"三联因素".认为龋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

  一、"三联因素"学说

  (一)细菌和菌斑

  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菌通过形成菌斑而实现对牙体的破坏。

  (二)食物

  食物中的糖类是龋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主:宿主包括牙、唾液和全身因素。

  二、酸原学说

  由Miller于1889年提出,口腔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酸溶解釉质发生龋。

  三、蛋白溶解学说

  由Gottlieb等在1947年提出,认为龋初期的损害发生在釉质和牙本质中的有机物存在的部位。强调有机物的分解是首发事件。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由Schatz等在1955年提出。认为牙齿中的矿物盐和有机物是通过一个配位共价键结合的统一体——螯合复合物。认为龋是由于蛋白溶解与螯合作用同时发生所致。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地图舌的组织病理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症状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症状
    口腔X线检查
    口腔医师辅导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生物转化作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临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病因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根管内用药的理想性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牙周组织病的类型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增生性龈炎的诊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