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 第二章 牙的发育

发育

  当牙根形成是,牙囊细胞增生活跃,在邻近根部的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内壁,分别分化为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而大量位于中央的细胞,则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部分被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形成穿通纤维。

  随牙齿的萌出,牙周纤维斜行排列。并不断改建,对牙起支持作用。

  (三)牙槽骨的形成

  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牙周组织形成后,随着功能需要,不断改建,不断补充。来自骨髓的细胞通过血管定位于牙周膜,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

  第三节牙的萌出和替换

  一、牙的萌出

  是牙冠形成后向牙合平面移动,穿过骨隐窝和口腔粘膜,达到功能位置的过程。

  (一)萌出前期:上、下颌骨向中线和后端增长时,乳牙胚向前庭方向和牙合面移动。牙移动方骨吸收,反之增生。

  (二)萌出期:缩余釉上皮与口腔上皮在萌出牙上方融合成一上皮团,称为上皮袖。其中央上皮坏死,形成牙萌出的通道。使牙萌出时不会发生出血。

  牙囊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形成引导索。在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牙萌出时,骨吸收时引导管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二)萌出期:牙冠萌出到口腔,缩余釉上皮与釉质分离,使牙冠暴露。在牙颈部,缩余釉上皮形成结合上皮。

  (三)萌出后期:刚萌出的牙的牙根尚未完全形成,髓腔很大,根尖孔呈喇叭状。一般经过2~3年,牙根才能完全形成。

  当牙萌出到咬合建立时,牙周组织不断改建完善。血管丰富,纤维增粗,骨密度增强,神经进入牙周膜。

  (四)牙萌出移动的机制:

  1.牙根的形成:导致牙冠的牙合向移动。

  2.液体的压力:根尖部组织压力增加将牙推向牙合面。

  3.周围骨组织的吸收:骨的吸收和沉积使牙发生移动。

  4.牙周膜的牵拉: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收缩能力能够牙移动。

  二、乳恒牙交替

  乳牙从6岁开始,到12岁全部被恒牙代替。

  随着颌骨内恒牙胚的发育和牙合向移动,使恒牙胚与乳牙根之间的结缔组织充血,并分化出破骨细胞。牙根被吸收,牙周膜和牙髓组织也被吸收。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地图舌的组织病理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症状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症状
    口腔X线检查
    口腔医师辅导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生物转化作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临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病因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根管内用药的理想性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牙周组织病的类型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增生性龈炎的诊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