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牙板: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
(一)蕾状期:
牙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如同花蕾,称为牙蕾。
牙蕾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
上皮芽继续生长,体积增大,底部凹陷,形状如帽子。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增生聚集。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
随着成釉器的长大,上皮凹陷加深,形如钟状。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继续增生。
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
釉结为内釉上皮局部增生。
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
以上均为暂时性结构。
二、牙乳头
牙乳头细胞为成釉器包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在内釉上皮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并形成牙髓。
三、牙囊
牙囊由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而成。
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一、牙本质的形成
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随后,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并合成I型胶原。
最早形成的牙本质基质称为罩牙本质。罩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粗大。
牙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小球。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除罩牙本质外,其余大部分的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成为髓周牙本质。髓周牙本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并相互交织与小管垂直。
二、釉质的形成
釉质矿化分四期:
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成为釉小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成为缩余釉上皮。
三、牙髓的形成
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随着牙本质细胞向中心移动,牙乳头的体积逐渐缩小。
到原发性牙本质完全形成,髓腔内的结缔组织成为牙髓。
四、牙根的形成
当牙冠发育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内釉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形成上皮根鞘。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成45o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成为上皮隔。
五、牙周组织的形成
(一)牙骨质的形成:
随着根部牙本质的形成,牙囊细胞穿过根鞘上皮,进入根部牙本质表面,分化成为牙骨质细胞。
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