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口腔黏膜病学的沿革 口腔执业

  我国对口腔黏膜病的研究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00年)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篇》中就有“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的记载。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对“狐惑病”(类似现代的白塞病)的讨论,至今仍有临床价值。宋、元、明、清各代的名著中对口腔黏膜病都有许多描述,如明。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记录的专治唇舌疾病的方剂就有37种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发表的口腔黏膜病学术论文初期以临床研究和病案为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后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有较多进展。而口腔黏膜病学的研究在我国取得长足的发展是在1978年以后。当时。在卫生部及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的领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即原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京医院等8个单位共同组成了以许国祺教授为组长的口腔白斑病和口腔扁平苔藓及其癌变防治协作组。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口腔黏膜病研究协作组。在“两病”协作组的领导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几个口腔黏膜病的研究与防治中心,在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此基础上,1988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学组。199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业委员会在成都成立,它是我国口腔黏膜病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为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黏膜病学正作出积极的贡献。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症状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症状
    口腔X线检查
    口腔医师辅导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生物转化作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临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病因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根管内用药的理想性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牙周组织病的类型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增生性龈炎的诊断
    口腔医师辅导 咬肌间隙感染的特点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