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 oxidation 细胞生物学

  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氧化代谢的部位,是糖、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放能的场所。最终氧化的共同途径是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

  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oxidation)

  葡萄糖和脂肪酸是真核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细胞通过对葡萄糖的代谢获取能量。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先在细胞质中通过酵解作用生成丙酮酸,如果有氧存在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经过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最后生成ATP和水。如果没有氧,丙酮酸经过发酵生成乳酸(图7-18)。

图7-18真核细胞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俯瞰

  ■ 葡萄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细胞质中的葡萄糖(或糖原)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反应的主要过程包括∶①葡萄糖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形成1,6二磷酸果糖,此过程需要消耗两个ATP;②二磷酸6-碳糖被裂解生成两个3-碳糖;③三碳糖被逐步转变成丙酮酸(图7-19)。

图7-19 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 线粒体中乙酰CoA的生成

  ● 丙酮酸生成乙酰CoA

  细胞质膜中由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分子经过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然后在运输蛋白的作用下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基质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氧化成乙酰辅酶A, 同时生成一分子NADH和一分子CO2.

  ● 脂肪酸在线粒体基质中通过β氧化途径(β-oxidation pathway)循环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

  生物需要能量时首先利用多糖,必要时也会利用脂肪。脂肪被水解生成脂肪酸后进入线粒体。每两个脂肪酸碳产生一分子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一分子NADH、一分子FADH2(图7-20)。

图7-20 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氧化的第一步是与辅酶A的巯基(-SH)结合而被激活。这一反应发生在脂肪酸的脂酰基团在线粒体内膜运输蛋白帮助下穿过内膜之后。在线粒体中,脂酰CoA经过β氧化循环,每循环一次,脱去两个C,产生一分子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同时产生一分子NADH、一分子FADH2。[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 乙酰辅酶A是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无论是糖还是脂肪酸作为能源,都要在线粒体中被转变成乙酰辅酶A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

  乙酰CoA一旦形成,立即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循环氧化途径,即TCA循环。TCA循环又称Krebs循环、柠檬酸循环(图7-21)。每循环一次生成两分子的CO2、一分子GTP、四分子的NADH(连同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酰CoA时产生的一分子NADH在内)和一分子的FADH2,释放5对电子。

图7-21 TCA循环,特别标出从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造釉细胞瘤治疗原则
    造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跟其他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特点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特点
    体细胞突变的后果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