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传染源 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蔓延的过程。

  1.传染源的定义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有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染源的种类

  (1)患者: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有些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程各期以及各型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与其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有关。①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称潜伏期。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因而具有传染性,如麻疹等。②临床症状期:在临床症状期,患者都可排出病原体,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③恢复期:有些传染病,如伤寒、痢疾、乙型肝炎等,在恢复期仍排出病原体,仍然可以作为传染源。轻型或非典型患者,由于症状轻微,照常在人群中活动,容易误诊并不受隔离,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容忽视。许多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具有传染性。

  (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指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①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②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在一定时间内仍能排除病原体者;③健康病原携带者:整个感染过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排出病原体者称健康病原携带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白喉、霍乱、乙型肝炎等。健康病原携带者可能是隐性感染的结果。

  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传染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如传染期短的传染病续发病例常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间隔期限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传染病续发病例陆续出现,持续的时间可能很长。

  (3)动物:许多动物的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如牛型结核、布鲁菌病、炭疽、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中是在动物之间传播的,不管有无人参与,它都可以传播,这类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在我国通称“人兽共患病”。它是指那些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动物传染病的种类很多,约占所有人类传染病的1/5。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体力劳动过程生理变化
    传染病传染过程与感染谱
    月经病施治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公卫助理医师 传染病知识流行性出血
    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学辅导 副溶血性弧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学辅导 分段的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学辅导 病因作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的血清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综合 发热的临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解剖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 医院感染的种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