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肺结核病变的转归

  肺结核病变的转归:

  1.好转、痊愈:

  1)病变吸收:机体免疫力高,或经合理治疗,病变完全吸收,或仅留少量的纤维疤痕。

  2)纤维化:随着病灶炎性成分被吸收,结节灶中成纤维细胞和嗜银纤维细胞增生,产生胶原纤维形成纤维化。

  3)钙化:干酪灶逐渐脱水、干燥、钙质沉着形成钙化。

  以上三种转归都是机体免疫力强,病变静止或痊愈的反应。

  但也有纤维化和钙化灶并未完全愈合,其中残留的静止的菌在适合情况下似可活动。

  4)空洞:干酪灶液化而咳出空洞。

  2.恶化进展:

  1)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空洞。部分空洞在有效治疗下,可完全闭合。但干酪灶内可有少量的或静止的结核菌,可在适宜的情况下重新活动而发病。

  2)扩散:局部蔓延,淋巴管-支气管,淋巴管-血行播散。多见于免疫功能严重抑制和空洞久治不愈的患者。

  肺的淋巴结可以破溃形成淋巴-支气管瘘,引起支气管播散。

  经支气管旁淋巴结引流入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而引起淋巴管血流播散。如粟粒性肺结核,脑、肾、肝、脾、骨等。

  肺内结核也可沿支气管扩散到其他肺叶。

  大量含结核菌的痰被咽入消化道,可引起消化道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

  肺结核可局部扩散直接蔓延胸膜引起结核性胸膜炎。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肺结核临床分型及分期
    肾结核的临床症状
    结核菌感染途径
    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结核病
    公卫助理医师辅导之胸壁结核特点
    结核性腹膜炎基本知识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机制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依据
    结核性腹膜炎鉴别诊断
    结核性腹膜炎治疗原则
    胸壁结核特点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