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蛋白尿的分类

  蛋白尿的分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

  系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高,致原尿中滤出的蛋白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蛋白尿。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可使滤过膜屏障损伤,如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断裂,即机械屏障受损,则血液中的大、小分子量蛋白质不加选择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液中常可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如IgG、C3甚至于巨球蛋白等。若病变仅损害肾小球滤膜的电荷屏障,使负电荷量减少,则仅有白蛋白的滤过增加,出现所谓选择性蛋白尿,尿液中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使原尿中的蛋白质不能充分被重吸收而致的蛋白尿,多为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淀粉酶等小分子量蛋白质,一般蛋白排泄量<2g/24h。

  3.溢出性蛋白尿

  由于血浆中某种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产生过多,经肾小球滤过剧增,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的蛋白尿。如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红蛋白等。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

  肾小管炎症或药物刺激后分泌IgA或大分子Tamm-Horsfall蛋白等所致的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

  为肾组织受到破坏后结构分解,胞质中的酶和蛋白质释出所致的蛋白尿,多为小分子蛋白质。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较复杂,有时两种因素并存,则称混合性蛋白尿。在蛋白尿确立之前,需先分清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前者包括功能性(即运动、发热或寒冷等引起的肾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出现的短暂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由于站立或脊柱前凸而影响肾脏血液动力学,肾静脉循环障碍产生的蛋白尿,多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年男性)。对持续性体位性蛋白尿应长期观察,以排除病理性蛋白尿的可能。生理性蛋白尿一般程度较轻,量多≤1g/24h,为发作性,祛除诱因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蛋白质净利用率
    蛋白质功效比值
    脓尿的病因
    血浆蛋白质按功能进行分类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之血浆蛋白的组成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
    公卫执业医师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 蛋白质变性
    遗尿的病机辨证论治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基础辅导 糖化血清蛋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体征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 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