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在临床上,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体温升高可呈急升型或缓升型。急升型多于数十分钟内体温升至高峰,常39℃以上,伴寒战,常见于疟疾、败血症、大叶性肺炎、输液或输血反应等。缓升型则体温逐渐上升,需数小时或数日才达高峰,常见于伤寒、结核病、布鲁菌病等。

  (2)高温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动加强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散热过程开始加强,但由于体内仍受致热原的不断刺激,产热效应尚未降低,故产热与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此时可有小量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前者如疟疾,后者如肺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败血症等。

  (3)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达到了目的,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因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体温下降时可呈聚降型或渐降型。骤降型是指病人的体温于数小时内骤退至正常水平,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恙虫病、输液反应等;渐降型是指体温于数日内才能降至正常水平,如风湿热、结核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伤寒等。由于骤降型病人于体温下降时常大量出汗,故较易发生虚脱或休克。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消渴 内伤发热 
    造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风疹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论治
    风疹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
    咳嗽与咳痰的临表
    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韦格内肉芽肿的临床表现
    肾结核的临床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
    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旋后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反孟氏骨折的临床表现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