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模式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模式:

  (一)作用条件

  1、接触剂量(强度)

  2、接触时间

  短期——急性中毒

  长期——慢性中毒

  3、接触方式:吸入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4、遗传因素(个体差异):易感人群、高危人群

  5、性别和年龄差异

  6、心理和行为:如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

  7、接触机会

  (二)个体危险因素:指能使劳动者增加发生职业性损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1、遗传因素;2、年龄和性别;3、营养状况;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5、生活方式。

  (三)高危人群:是指具有个体危险因素的人群,这些人容易患职业病和职业性多发病,故又称易感者。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之职业卫生知识与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 职业禁忌的含义
    企业职业病的应急预案与响应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器官紧张容易引起的职业性危害
    砖瓦 水泥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性哮喘的病发原因
    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常识
    公卫执业医师笔试辅导 职业性有害因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