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模式 |
|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模式:
(一)作用条件
1、接触剂量(强度)
2、接触时间
短期——急性中毒
长期——慢性中毒
3、接触方式:吸入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4、遗传因素(个体差异):易感人群、高危人群
5、性别和年龄差异
6、心理和行为:如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
7、接触机会
(二)个体危险因素:指能使劳动者增加发生职业性损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1、遗传因素;2、年龄和性别;3、营养状况;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5、生活方式。
(三)高危人群:是指具有个体危险因素的人群,这些人容易患职业病和职业性多发病,故又称易感者。
上一个医药考试: 工作应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下一个医药考试: 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