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健康监护:
(一)健康监护是劳动卫生监测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各种检查与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极其程度,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属二级预防。
(二)内容
1、健康检查:就业前、定期、离岗。
2、建立健康监护档案:生产环境、健康检查;健康监护卡(职业史、疾病史、基础疾病资料)。
3、健康状况分析: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比、平均发病工龄。
4、劳动能力鉴定
(1)发病率=某个时期内新发现的病例数/该时期内平均工人数×100%;
(2)检出率=检查时新发现的病例数/受检工人数×100%;
(尘肺的检出率受检工人工龄大于一年)
(3)受检率=实际受检人数/应受检的人数×100%;
(受检率大于90%以上,计算发病率或患病率才有意义)
(4)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新旧病例总数/从事该作业受检人数×100%;
(5)疾病构成比:说明各种不同疾病的轻重职业病分布情况;
1期矽肺例数与各期矽肺数之比=1期矽肺例数/矽肺总例数×100%
(6)平均病程期限(矽肺):进展和防治措施评价;
平均病程期限=某个时期内患某病患者有确诊到死亡时间总和/该时期内死于该病的例数
(7)病死率;
(8)病伤缺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