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机体因素:
(一)种属、品系
不同物种的动物由于其解剖、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差别,根本原因是基因组的不同,从而毒性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种属差异除表现在毒性效应强度(量)的差别外,也可表现为质毒性效应性质(质)的差别。2-乙酰氨基芴在大鼠、小鼠和狗体内可进行N-羟化,进而与硫酸结合形成硫酸酯呈现强致癌性;但在豚鼠体内则不发生N-羟化,故不致癌。
(二)性别、年龄
雌雄两性的毒性敏感性差异,性激素的性质和水平起了关键性作用。
年龄不同的动物对外源化学物的敏感性常不同。年幼未发育完善对毒性作用的反应要比成年动物敏感。老年动物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毒性反应与更为敏感。
(三)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
妊娠常可导致动物对外源化学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①先天性遗传缺陷者往往可加剧毒作用。②肝、肾病变尤为敏感。血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具有着色性干皮病。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病-紫外线、烷化剂及某些致癌物敏感。
(四)营养状态
机体的营养状态可影响外源化学物的代谢、贮存,进而影响其毒性作用。饮食中蛋白质缺乏使酶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蛋白水平下降,发挥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