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儿科疾病常识 新生儿败血症

培养1次阳性。

  4.从脑脊液、奖膜腔液、尿液或深部组织分离出同一细菌。

  5.白细胞杆状核细胞≥20%中性粒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5000或出生3天后>20000.6.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消毒不严接生史。

  7.皮肤、粘膜损伤史。

  8.皮肤、粘膜或深部组织有化脓性感染。

  (二)确诊为败血症的条件

  凡具备以上第1,2条者;具备上述1,3,4,条者;具备上述第1,3条者(但病原菌为非条件致病菌)均可确诊。

  (三)临床表诊断为败血症的依据

  血培养1次阳性、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具有1,5,6,7条中任何一条,只能临床诊断为败血症。

  五、治疗

  (一)病因治疗及病灶清除: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核糖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但应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症而异,一般7-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二)免疫治疗: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应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四)对症治疗: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厥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六、预防

  针对特有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预防本病发生。作好产前保健,及时治疗孕妇感染。产时作到无菌操作。对难产及羊水污染严重的新生儿可用抗生素治疗。与新生儿接触的人(包括产母、医护人员等)均应先洗手,这是切断感染途径的重要方法。作好皮肤、粘膜(包括脐带、口腔粘膜等)护理,一旦发现皮肤化脓感染儿应立即与正常儿隔离,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处理,避免医源性感染。提倡母乳喂养。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妇女一生生殖器官疾病预防
    儿童的常见疾病预防要点
    儿科脉象特点与主病意义
    肛门直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肛门直肠疾病的预
    泌尿男性疾病常见证型及治法
    儿科脉象特点及主病意义
    心肌梗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公卫助理医师 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
    儿科学基础
    新生儿疾病主要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笔记
    循环系统疾病笔记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