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发生与职业也有密切关系,如皮毛厂工人易患炭疽;农牧场工人易患布鲁菌病;我国江、浙及四川农民易患钩虫病;北方伐木工人易患森林脑炎等。 (六)行为
近年来行为医学的研究正在发展,发现许多不良行为对人体的危害。一些疾病在不良行为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60%~70%是由社会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最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吸烟、酗酒、吸毒、不正当性行为、静坐生活方式7等。
吸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害,也是典型的不良行为。根据日本流行病学家平山雄报告,认为吸烟是人类癌症最重要原因。在日本或其他国家,多次队列研究,吸烟者的全癌、肺、喉、咽、食管、胃、肝、膀胱癌的死亡率均高于不吸烟者,而且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戒烟后5~10年可下降到不吸烟者水平。此外,缺血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病、胃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均与吸烟有关。妇女不吸烟但因丈夫吸烟而形成的被动吸烟也使肺癌等癌症死亡率上升,增加患乳腺癌、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度。儿童也因被动吸烟而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危险性,影响其智力和身体发育。
饮酒也是一种不良行为。长期过量饮酒危害很大。饮酒为肝硬化、食管癌、咽癌、胃癌、肝炎、高血压等的危险因素。醉酒后往往发生事端,有的甚至犯罪。酒后开车易发生车祸等。饮酒还与吸烟及其他致癌因素起协同作用。近年来我国饮酒者增多,酒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应引起注意。
静态生活方式:根据美国的定义为每周空闲时间体育活动少于三个20分钟。美国科罗拉多州调查,18岁以上成人中处于静坐生活方式者平均为58.5%,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种生活方式,由于体育活动太少,是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最容易使机体的功能减弱,从而易发生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骨关节病等。
超重:随着人们饮食条件的改善,超重者日渐增多,成为一大致病原因。超重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脂肪肝、乳腺癌等病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应提倡改进膳食构成、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肉类及脂肪等,以减少超重者。
转发分享:
将文章“疾病人群分布”转发至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网让更多网友分享。
|
更多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