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戴家振说,孩子出生后,在婴儿期往往首先出现过敏的皮肤表现,也就是湿疹;接着出现消化道表现例如食物过敏;然后才出现以呼吸道相关为主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乃至哮喘。而最近发布的“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中提到,过早或过晚引入固体食物都是风险因素,而如果一个家族中有过敏遗传倾向的宝宝,出生后又没有接受母乳喂养,而是人工喂养,他出现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幅度提高。相反,坚持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
这可能与异种蛋白的接触时间有关,因为人工喂养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异种蛋白。新生儿出生后不久,胃肠道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所以此时对异种蛋白的处理能力较差。此时过多接触异种蛋白,对于部分孩子特别是本来就有遗传倾向的孩子来说,过敏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婴幼儿时期的食物过敏,往往来自于我们最熟悉的食物。根据统计,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都与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类这8种食物有关。而南京市儿童医院检验中心专家陈红兵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南京的孩子来说,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并非海鲜,而是牛羊肉。在该项调查中,对鱼虾蟹过敏的人数不足5%,而牛羊肉过敏者却达到了28%,足足在5倍以上。所以当孩子开始接触固体食物后,家长也要关注这些孩子在食用这些食物后,是否出现可疑症状。一旦发现孩子疑似过敏,尽早就医,大部分过敏性疾病经过规范治疗,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