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糖尿病患者长期在右侧腹部的局部注射胰岛素,导致该部位皮下结节,脂肪萎缩,形成了一块凹陷。医生告诉他: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胰岛素,可导致脂肪丢失而引起损伤。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广泛用于1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无效或合并重症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药物的种类较多,用法用量差异较大。糖尿病患者使用何种胰岛素、如何使用均需遵照医生的处方。
使用者通常需终身注射,大多数是由患者自我操作,为了更安全、有效地使用,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注意注射时间
胰岛素按起效的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饮食的时间息息相关,例如短效的诺和灵R需餐前30分钟注射,预混的诺和锐30可餐前立即注射。患者控制好注射的时间,即可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避免发生低血糖。
■注意进针角度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侧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严禁注入静脉,否则可导致危险。为确保皮下注射,不同的患者,进针的角度有所不同:
1.捏起皮肤,呈45度角进针:适于偏瘦者和儿童。
2.捏起皮肤,呈垂直进针:适于正常体重者、偏重青少年和肥胖者的大腿部位。
3.不捏起皮肤,呈垂直进针:适于肥胖者的腹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射的过程中不能改变针头的注射角度。
■注意注射过程
注射前操作者需洗干净双手,首先检查药品和注射笔的外观,如果注射笔破损、药液变色或外漏时禁止使用。然后分为五步操作:调准剂量-摇匀注射笔-消毒注射部位-注射-停留8秒钟。注射结束后注意卸下针头,并不要按摩注射部位皮肤。
■注意药物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