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冬天四肢末端冰凉,可用一些花椒和盐煲的沐足水沐足,有温经通络、镇静安神的功效。 4.湿热质———刮痧、平衡火罐
主要表现:平素面垢油光,生痤疮粉刺,口苦口干,身重困倦,体偏胖或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燥结,黏滞,小便短赤。
提醒:少吃煎炸辛辣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传统疗法干预措施:刮痧、平衡火罐
刮痧具有促进代谢、排出毒素舒筋通络、调整阴阳的功效。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刮痧具有通调阴阳,清热祛湿的功用。
操作方法:先涂淡盐水,让肌肉放松,使刮板的钝缘与皮肤之间呈45度夹角,用腕力和臂力,顺着一个方向刮,不可来回刮;要分段刮,不可无序地乱刮。刮痧方向的一般原则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先头后颈,先背后腹,最后刮四肢关节。
5.阳虚质———雷火灸
主要表现:面色柔白,毛发易落,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毛发易落,睡眠偏多,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提醒:可进行食补或药补以温阳益气。
传统疗法干预措施:雷火灸
6.阴虚质———腹针
主要表现: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昏花,唇红微干,皮肤偏干、皱纹多,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大便干结。
提醒:养阴润燥
传统疗法干预措施:腹针
取关元(任脉)穴行针灸,有养阴生精的功效。
7.瘀血质———拍打、刺血
主要表现:平素面色晦黯,皮肤偏黯,色素沉著,长暗斑、肢体关节疼痛,口唇黯淡/紫,眼眶黯黑,发易脱落,肌肤干。
传统疗法干预措施:拍打、刺血
刺血疗法(也就是放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合腿站立,拍打大腿两侧的足少阳胆经,具有疏肝利胆,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从下往上拍为“泄”,从上往下拍为“补”。
8.气郁质
主要表现: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神情多烦闷不乐。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叹息,或暖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
提醒: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传统疗法干预措施:飞针、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治疗方法,根据中医传统的五音理论,运用角、徵、宫、商、羽5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调治疾病的方法。
9.特禀质
主要表现: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与疾病,过敏反应等。常见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提醒:可进食补益脾肺之品。
传统疗法干预措施:穴位敷贴(如三九天灸、三伏天灸)
穴位敷贴指将附子、细辛、白芥子等中药药物,研磨成粉以后,然后用姜汁调和,调和成糊状贴敷在对应功效的穴位上。
应用举例:对鼻子过敏打喷嚏者,可贴敷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