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很多餐馆通常是在汤料中直接放入生药材,这些药材没有经过特定的煎煮,只能起到调味作用,其药效并不大。而且一些加入汤里的中草药未经过科学论证,经营者也无法保证所加入的中草药是否全部按照国家标准选择,那么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万一误服某些属于禁忌范围的中药,有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乱象 随意“拉郎配”现象普遍
在商家的宣传下,药膳的头上顶着耀眼的光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人人适用”。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
“药膳虽然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不要凭个人喜好随意食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食用。”郭丽娜提醒道,食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滋补健身作用,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青少年尽量不要食用药膳,尤其是未成年儿童不宜服用药膳,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补。
郭丽娜表示,药膳要达到其功效有两个前提,首先是对症下药,其次像甘草、莲子、枸杞等药性平缓,需要坚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认为药膳上写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认为只要吃药膳便可以了,不再服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绝对不应该停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药讲究个性化,没有一种中药能治好所有人。一个人适用的中药,并不代表另一个人也适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表示,任何药膳、草药都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拿高血压来说,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的体质,有些人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症候,这时可用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药材辅助治疗。可有些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为肾虚或脾虚,吃这些中药则适得其反。应该由中医师辨明体质,对症下药。中药若不对证别说耽误治疗,还会伤身。是药三分毒,中药同样如此。
广州人爱煲药膳汤水,平日也爱煲点“凉茶”,有些中药确实是药食同源的,对此王昌俊认为,药膳的着重点应该在“膳”,其次才是“药”,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治病。所以药膳首先得满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别舍本逐末。
此外,上述几位专家均提到,不少老广钟爱药膳,却忽视了药膳食疗的禁忌。有些人只了解药膳食疗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方面,不注意药膳食疗的禁忌,容易酿成不良后果。专家提醒,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药膳的最基本原则是辨证,哪怕是平和的补药,如不对症或不适合体质,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有些市民自己动手做药膳,最好选曾经吃过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别盲目使用一些偏方,否则会有风险。”郭丽娜建议,别选太复杂的方子,尽量选择性质平和的中药,别选特别寒凉、特别辛热的药材。
专家 药膳并非人人适合
秋冬进补三原则
健康小贴士
一、无病不滥补
补法是中医治疗的一类,其最终目的是使人体阴阳平衡。因此凡是对身体有补益的方法,都是“补”。尤其对于健康人来说,进补并不一定要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生活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平衡饮食等都能起到“进补”的作用。
二、忌过量进补
任何补品过量服用都是有害的。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并不科学。“进补”必须达到生理机能的平衡,“阴阳调和”才合理。
三、进补宜先调脾胃
经历漫长酷夏,人体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贸然大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进补前要先给脾胃一个调整期,先进食一些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品,如鱼、瘦肉、禽蛋等,同时进食一些健脾的中药,如苡仁、山药、芡实。
药膳进补四注意
一、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药膳应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适于补益肝肾为主。切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任何人吃了都能达到滋补的效果。再则,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由于气候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等因素,在体质、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选择药膳应随地域而注意轻重厚薄,及南甘、北咸、东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二、因时而宜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季不同,选择药膳,也需顺乎时令,合乎时序,如选择养生调补药膳,春季宜温补,夏季宜清补,长夏宜淡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如用药膳不分季节,就会进之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如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均属温热之物,适宜于冬天进补,而夏天天气炎热,如若食之,就会热上加热,进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