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声带的前端附着于甲状软骨,后端分别连着两侧的杓状软骨。它们可以活动:呼吸时分开声带,发声时则使声带闭合并拉紧它们。声带是一个弹性结构,通过周围喉肌和喉软骨的协同牵拉作用,可延长约50%。
喉和人体其他大部分器官相比属于小巧的结构,但功能却巧夺天工,要想模拟其功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喉腔内具有开合功能的声门主要是控制气体进出,对下呼吸道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只有声带以及周边完美配套的喉软骨、众多喉肌的存在,才让说话成为了一种可能。
声音如何才动听
声带是神奇、美妙、结构简单精致的多功能乐器,那两片薄薄的结构能够产生众多的声调。任何声音的产生都必须满足3大要素:
1.能量来源:呼出的气体。说话时产生的力是7cmH2O(厘米水柱),唱歌时产生的力是5-35cmH2O,力的大小不同,音调和音量就会出现差别。这种力是靠支配呼气的肌肉产生的,功不可没的还有膈肌的上提作用,这就是传说中的“顶你个肺”。这些肌肉不但能够影响音调,对于音量和发声的间期也有重要调控作用。腹部肌群可帮助用力呼气和延长呼气,在大声说话或持续讲话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是发声重要的支撑点,有些人说话“有气无力”,就是指声音的能量来源出现问题。
因此,由呼吸调控的歌声才是美妙的,歌唱的原动力就是来自呼吸之间。声乐界素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能让你在 KTV大显身手,成为为“麦霸”,更让人激动的是:竟然也可以锻炼出平坦的腹部和挺拔的胸部。而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不仅会脸红脖子粗,青筋暴露,还常常会出现高音飚到飞,低音却下不来的尴尬状况。
2.产生振动:声带的运动。声带是歌唱之本,歌声是声带振动所产生的自然嗓音的优化、美化和升华。声音处于低音区时,声带振动比较缓慢,在唱假声时,声带会紧绷到极限,此时声带的振动会非常剧烈。声带是人体承受撞击力和剪应力最重要的部位,和我们能够看见的乐器相比,它其实很脆弱。歌手的声带会日渐磨损,很多经常使用嗓子的人还会出现声带充血,比如教师,律师,电话销售员,主持人等。
此外,音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带的长短,唱高、中、低音的歌手声带长短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