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是那则故事里的富翁一样,费了大力气、花了大价钱之后,终于,换来了渔夫的幸福生活。
2011年一开工,报社的同事都忙着争购产自某偏远山乡的走地鸡。不几日之后,当地的红薯也运到了,人人都开心地搬回一箱去。
我将这信息告诉妈妈,没想到她竟由此发表了一番关于“穷的健康”的议论。她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贱养反倒优于贵养,穷人往往因为追不上潮流而意料之外地避过了许多新技术的“毒害”。比如,新衣服存在甲醛风险,旧衣服则安全无虞;部分食品新科技的安全性还需长时间观察,当然是传统食物家常做法更让人放心……再好的高科技也比不过绿色无污染的天然创造。
可是,如今百姓因生活水平提高,总是求新求精。吃的方面,吃了几千年的五谷杂粮是无法满足了,为了追求丰富营养,各种营养强化食品大行其道,高钙奶、铁锌大米等新生事物纷纷受到热捧。穿的方面,棉布丝绸也需要更具科技含量才能增加卖点,诸如什么太空棉、纳米蚕丝、儿童无刺激衣料、低碳服……而这些东西,价格自然也不断“创新”,于是,这一类就成了“富的健康”。
我忽然想起一则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说有这么一位富翁到海边度假,遇到一名晒太阳的渔夫,于是就建议他到城市去发展赚大钱,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渔夫问富翁:“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富翁回答:“可以像我这样,随心所欲来到海边度假,享受阳光、沙滩。”渔夫笑着说:“我不是正在享受这些么?”
在我们不断创新科技、研发新品的同时,绿色农产品、农庄游、农家乐却又在引领着另一种潮流。人们先是努力地要跳出“农”门,努力地要增加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到头来,却又争着要过“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日子,要吃返璞归真不含科技添加的农产品。
在防腐技术成熟的今天,会生虫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坏得快的水果才是好水果;在除虫农药效果显著的今天,有虫眼的瓜菜才是好瓜菜,吃到有小虫子的杨梅反而感到“安心了”。我们就像是那则故事里的富翁一样,费了大力气、花了大价钱之后,终于,换来了渔夫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