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4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说,原本承诺无害的功能饮料应该在饮料的背面贴上警示标签---以此详细说明饮料中所含咖啡因量。
“应该警告消费者含有高浓度咖啡因饮对健康有潜在危害,”罗兰·格里菲思博士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学与神经系统科学方面的专家)“许多饮料并没有把咖啡因含量标示出来,”他说,而且一部分的功能饮料与14罐碳酸饮料所含咖啡因同样多。莫林博士(美国饮料协会女发言人)说,饮料行业不能苟同,根据有关发言人指出大部分“主流” 功能饮料与一杯煮好的咖啡含有相同分量的咖啡因,甚至少一点。如果需要在功能饮料上贴上警示标签,那么,咖啡馆同样需要。
格里菲思的报告
在格里菲思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功能性饮料正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2007年接受调查的496名大学生中,51%承认在上一个月至少喝了一瓶功能性饮料。
毒素控制中心针对功能饮料的不良反应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报告,并且在《毒品与酒精依赖》杂志上发表。格里菲思发现了由2002年到2004年有41宗滥用咖啡因饮料的案例,其中9例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反胃恶心、呕吐、高血压、抽搐发抖、头晕脑胀甚至全身麻痹。有关资料显示,部分消费者会把酒精与功能性饮料混合饮用。格里菲思指出,在大学生调查中有27%学生在上一个月至少有一次将功能性饮料与酒精混合饮用。使用这种饮用方式的人即使在没有酒醉的情况上也得提高警惕,特别是在驾车过程中。格里菲思担心有时候功能饮料会成为人们服用违禁药物的“敲门砖”。有研究发现,曾经喝过功能饮料的大学生往往更容易在日后为了单纯娱乐的目的去服用软性毒品。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