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开展对益生菌饮品致死”事件调查在国内引起一片哗然,人们对益生菌饮品的保健功能、安全性产生担忧。对此,有关专家解释,国家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益生菌是安全的。
不过,有关专家也指出,目前我国益生菌饮品市场比较混乱,部分商家夸大益生菌饮品的保健功能,宣称其医治百病;同时,部分商家还将故意混淆活性和非活性乳酸菌产品,而活性乳酸菌才有调理肠道保健功能。
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益生菌饮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作用,也不要对其功效寄予过高期待。”
活性菌才起保健作用
中国乳品行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出,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乳酸菌饮料,其起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在“活”性菌。但是,这些“活”性菌在人体喝了之后,有多少量的菌能存活到进入大肠并定居下来?它的“活”是在什么温度、时间段里能保存下来,就很有考究。
据介绍,含有益生菌的饮品被人体喝下后,它需经过胃液才能到达大肠,而胃液是一个高酸环境,部分益生菌缺乏耐酸性,难以抵抗胃液的强酸作用,根本无法到达肠道发生作用。那么,怎样保证更多的活性菌能“活”着到达大肠呢?这除了要菌种质量外,菌量也是很需要的。因此,根据国际标准,要求活性菌乳酸饮料在成品时,需内含1×107,目前我国的标准是稍低的,只要求1×106。
其次,益生菌要保持活性,对其保质期、保存条件也是有要求的,否则,即使在出厂时活菌数量达到标准,但在运输销售以及储藏过程中也会打折扣。一般来说,活性乳酸菌饮品的保质期规定最长不超过1个月,时间太长,“活”性将降低;保存温度应是在低温,4℃—7℃。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