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女大学生猝死,有人传闻是吃了海鲜又饮柠檬水所致;某高校食堂挂出“螃蟹与泥鳅”、“螃蟹与柿子”等不能同食的“食物相克”的宣传牌,更表示用黄泥水可以解“相克”。方舟子在微博上驳斥道中医说的“食物相克”都是迷信,原因可能是曾经吃过腐败的食物或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导致中毒就胡乱联想、以讹传讹。究竟“食物相克”论是否起源于中医?为何一直兴盛不衰?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从”食物相克“论的理论源头中医角度驳斥了”食物相克论源于中医的说法“。
“食物相克论”并非来自中医
“有人认为食物相克的理论是从中医来的,中医觉得很冤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教授翁维健说。数百年前,古代医者就对食克论表示质疑,而现在“食克论”里所谓的现代科学中的化学理论,也并非来自中医。所以,现代“食克论”与中医关系不大。他认为,食物相克论调卷土重来与各类相关出版物的盛行不无关系。网络上、出版市场上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新、奇、特、玄,把食物相克渲染得神乎其神,利用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今年前八个月就出了十二本食物相克的书。出书的都是非医药、营养专业机构,不仅条目随便,内容粗糙,而且缺乏科学依据,大都是无稽之谈。”而吃饭太算计,这个不敢吃,那个不能吃,受太多信息干扰所致,就会变成“食奴”。
中医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
“从中医学的文献历史当中,有关于‘相反’,也有关于食物禁忌的记载。”专家强调中医所说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而“相反”是源自于中药药物的相反,主要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产生一些毒性,或者一些不良反应,由此延伸有一些食物相反的历史记载。“但我们达成共识的是中医所说的物性叠加出现机体的副作用。”
所谓物性,中医当中所有食品都分其性,寒热温良,饮食的这种性的叠加,我们叫物性的作用,一定作用于人体,也会发生一些副作用,我们叫做“相反”,食物“相反”。比如螃蟹与柿子“相克”说,从中医看来,“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正好赶上你的机体是虚寒体的人,就雪上加霜,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所以中国人吃螃蟹要吃姜汁,姜是温性的,帮助抵消螃蟹带来虚寒的不良作用。”谷晓红说,这是食物的相反说,它并不是指事物本身“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所以不能笼统说食物“相克”会导致疾病、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