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饮食健康 >> 营养饮食 >> 正文  

盘点中药类零食宜忌

  阿胶枣、龟苓膏、凉茶饮料、茯苓饼、薄荷糖……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养生保健的关注,很多零食也开始与有保健功效的中药“联姻”,这些零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专家指出,含有中药成分的零食,不能吃得太随意,以免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凉茶饮料  除湿去火,寒性体质及阳虚人群少食

  古时候凉茶一般是夏天消暑的佳品,但是如今几乎成了一年四季的中药类保健饮品。为什么呢?主要和大家的饮食习惯和体质变化有关。比如很多读者朋友喜欢吃 辛辣烧烤食品,但又怕上火,怎么办呢?有降火作用的凉茶自然成了他们聚餐的首选饮料。此外,由于工作繁忙,不少读者朋友有熬夜加班的习惯,这“夜猫子”做 久了,体内的“火”也就多了,这个时候,凉茶似乎又成了应急饮料。

  但凉茶终究还是中药性质比较“浓”的茶饮料,不能拿来当水和,喝多了 或者不适合喝的人喝了,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损伤。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说,目前市面上的凉茶主要成分多含有菊花、金银花、夏 枯草、甘草等中草药,有清热除湿、滋阴去火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等症状,但手脚容易冰凉、胃寒、阳虚、大便经常偏稀的人尽量少 喝凉茶,以免加重原有症状。

  阿胶枣  滋阴养血,胃热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超市中有一种枣子特别受欢迎,尤其 是女性朋友,这种枣的特别之处就是配有阿胶。由于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特别是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很多白领女性都会在 自己的包里或者办公室放上一二袋,作为营养零食食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刘万里副主任中医师指出,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枣还 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是大枣虽好,也不要多食,尤其是阿胶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或者消化不良患 者,多吃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日久还容易上火,故阿胶枣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7颗。

  龟苓膏  清热排毒,胃寒、孕妇及经期人群少食

  龟苓膏可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零食了,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 花、菊花等药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功效。龟苓膏很受年轻人喜爱,也是一些老年朋友喜欢吃的中药保健零食之一。

  我们有些白领整日忙于工作,尤其坐班族,缺乏运动,饮食上又疏于科学调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口干心烦、便秘等症状,对于一些爱美的青年读者朋友们而言, 最难过的还是会引发“面子问题”--痤疮。这一类人群比较适合吃龟苓膏,但一般一星期吃个二三盒就差不多了,不宜多吃。

  正是因为龟苓膏有清热排毒的作用,所以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还是少吃为好。有的报道说龟板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故孕妇和月经期女性也不宜多吃。

  茯苓饼  健脾和胃,血糖偏高者少食

  约783年前的南宋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在其所著的医学专著《儒门事亲》里,对一种食物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这就是茯苓饼的雏形之一。其现代制作工艺有所改进,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郭海英教授介绍说,茯苓饼利水渗湿、健脾和胃,还能宁心安神。有助于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由于茯苓有利水的功效,对于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等 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但是目前很多消费者觉得茯苓饼偏甜,主要是现在市面上的茯苓饼里添加了蜂蜜、白砂糖等原料的缘故,由于含糖量往往较高,所以血糖 偏高者最好少食或不食,消化不良者也不应多食。

  酸梅汁  生津敛肺,感冒发热及肠炎初期患者慎食

  酸梅汁是中国传统的消暑饮料,以前一到夏季,家里的大人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非常清凉。如今,很多饮料生产商也开始生产酸梅汁,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保健饮品。

  酸梅汤的主要成分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饮食健康:

  • 下一个饮食健康:
  • 相关文章
    盘点:男人下酒时不宜食的蔬菜!
    盘点最具实力的壮阳滋补食物!
    盘点:男人下酒时不宜食的蔬菜
    盘点年度最给力的壮阳食物
    盘点石榴的九大养生功效
    盘点秋梨的营养功效
    英国顶尖营养师盘点黑莓功效
    盘点木耳的营养价值
    盘点姜的五大食疗功效
    盘点夏季哪些水果不可多吃
    小心 这几种中药孕妇要禁用
    盘点营养全能冠军绿叶蔬菜
    盘点蔬菜里有效的抗癌特效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