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饮食健康 >> 营养饮食 >> 正文  

多喝水未必好 六种人不宜过量喝水

  一般认为,为了避免脱水,长跑者应该多喝水。然而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研究人员最新研究称,跑步过程中喝太多水会危害长跑者的健康。

  据研究人员称,到目前为止马拉松中没有人因为脱水而死,而有不少因为喝水过多而死的事件。“长跑者,特别是参加马拉松的运动者,应该在每隔20分钟喝不超过0.28升的水。因为如果喝的太多,那么水就会渗入人体血液中,之后水分进入细胞,甚至于大脑细胞中。这样大脑细胞很有可能受损,从而引发低钠血症致死。”研究人员说。

  最后,研究人员还表示运动员补充白开水和运动饮料对其身体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区别,运动饮料并没有表现出对人体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青光眼病人不宜多喝水

  正常眼球是有一定压力的,当眼内压力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最高水平时,就会造成视神经损害,视野缩小及实力下降等视功能的损伤,我们称之为青光眼。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疾病,常在傍晚或看电影之后出现症状,但是大量饮水后也可出现青光眼症状。

  大量饮水后,由于大量的水分被人体所吸收,可是眼内房水随之增多,正常人可通过加速新陈代谢加以调节,排泄掉多余的房水,而青光眼由于滤帘功能障碍,房水排出异常,使眼压上升。

  所以专家提醒,青光眼的病人不宜多饮水,要注意控制饮水量,一般每次饮水不要超过500毫升。因为一次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液稀释,血浆渗透压降低,是房水的产生相对增多,导致眼压升高。

  补充阅读:

  中医认为这三种体质的人不宜多喝水

  中医把一般人的体质分为九类,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饮食宜忌。其中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这三种体质的人是不适合大量喝水的,否则就会出现胃胀、食欲不振、腹泻等脾虚水湿内停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晕、呕吐、口淡、口角流清稀的口水等水饮上犯的表现。

  气虚质表现为:精神疲倦,少气懒言,容易出汗,口淡,不想喝水。舌淡,边有齿痕。

  阳虚质表现为:比较怕冷,平时手脚比较凉,天冷的时候更加明显。饮食都喜欢偏热的,对冷饮及冷的食物不太喜欢,或进食后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可能出现腹泻。平时大便偏烂,不容易成形,小便清长,有些人夜尿较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润,甚至有些人舌苔上好像覆了一层水。

  痰湿质表现为:面色淡黄而黯,眼部有轻微浮肿的感觉,面部的皮肤油脂较多。这种体质的人多汗,汗液黏腻,口黏腻或觉口中发甜。其中很容易鉴别的一点就是,这类体质的人,常感觉很累很倦,身体困重,尤其是腰腿部有沉重感,时有胸闷,容易咳痰。这类人小便比较混浊。

  这三种体质的人的共同特点就是:1、不喜欢喝水,即使喝水也喜欢喝热水。2、平时比较喜欢吃一些稍微热气的东西,很多人喜欢吃姜,或者吃了姜汤、炒姜饭后感觉很舒服。

  解决方案: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这三种体质的人,如果觉得口干,还是可以喝一些水的,但不要一次大量地喝,可以分次慢慢喝。不过,他们也可能一整天都不觉得口渴,这样也不要完全不喝水,可以考虑以茶代水喝。阳虚质者可以喝一些普洱茶,或煎一些人参汤代水喝;气虚质者就用白术或党参煮汤代水喝;痰湿质者用的则是苡米或扁豆煮汤代水。

  饭后半小时不宜多喝水

  饭后半小时最好不要喝大量的水,以免冲淡胃液,稀释胃酸,损害消化功能。 饭后喝点水、餐中喝点汤,可使消化液与食物混合,对消化吸收有良好的作用。但是,有人饭后喝大量的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人们进食以后,食物占据了胃肠的大部分空间。再喝许多水,会把胃撑得满满的,使人有胀痛感。另外,如果人吃得过多,再喝大量的水,胃内食物沉重,还会使胃下垂或扩张。

  饭后喝水过多,会冲淡胃液的浓度,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人的胃每天大约能分泌1.5~2.5升的胃液,胃液中含有大约0.4%~0.5%的胃酸,胃酸的化学成分是盐酸。盐酸能溶解蛋白质,消化含钙质和铁质的食物,还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里的细菌。如果在饭后喝大量的水。冲淡了胃液。盐酸消化食物的能力就减弱,同时削弱了杀菌力,由此可见,饭后最好不喝水或少喝水。

(实习编辑:万文娟)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饮食健康:

  • 下一个饮食健康:
  • 相关文章
    可乐或成智力杀手 孩子多喝会变笨
    40岁男人应少吃肥肉多喝粥
    揭秘十个常见最坏的喝水习惯
    美味乌鸡汤 多喝养生且抗衰
    正确喝水法让你拥有迷人身材
    多喝什么粥可以壮阳
    夏天炎热 喝水有讲究
    怎么喝水才算健康
    多喝酸奶不长青春痘
    老人要科学饮食 多喝保健汤
    老人要科学饮食 多喝保健汤
    为何维生素饮料不宜多喝 
    男人多喝奶 女人多喝豆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