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肉(又名面面肉)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在湖南的很多地方,粉蒸肉是有一定的民俗意义的,据说夏日吃了不会生痱子,尤其是在立夏日的当天,家家都会蒸上一碗粉蒸肉。下面就一起学学这道粉蒸肉怎么做吧。
粉蒸肉原料:
香米、红薯、意大利甜醋、料酒、酱油、蚝油、姜。
粉蒸肉做法:
1、香米一小把,放到烤箱里烤成黄色,也可以用铁锅炒成黄色,我想偷懒就用了烤箱,嘿嘿!
2、用咖啡研磨机(coffee grinder)把米打成粉。打出来效果很好,也比较细。我的这个小机器只花了几块钱买来,用了一年多了,啥都扔进去打,胡椒花椒孜然辣椒面,就是没打过咖啡豆。尤其是用来打孜然撒在烤肉串上,奇香无比。
3、没有在米粉里加香料,因为肉的味道会很足,要的就是炒米粒的香味。
4、腌好的肉片。用了意大利甜醋,料酒,酱油,蚝油,姜末,还有一点儿糖。
5、裹上米粉,碗里垫上一层红薯。
6、放上裹了米粉的肉片。最后把碗里剩的腌肉汁浇在面上。
7、上锅蒸五十分钟左右。
出锅,开吃!
粉蒸肉的特色: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
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相关典故
清初明末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在一次郊游时,来到名岭(封后岭),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饥渴,天黑店远,无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妇,非常好客,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进食。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时,更是留恋刚才的味道,甜中带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第二天,天亮走时崇祯对丁厨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到现在你去新郑仍能听到这段传奇故事。
(责任编辑: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