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民的饭量不足其他孩子一半,同龄孩子吃过饭没多久,转身就会说肚子饿,闹腾着要饭吃,可是宰民非但不吃零食,甚至连一日三餐都不愿全部吃下。因此,每到吃饭时间,宰民妈妈福姬就会为了多喂宰民一口饭忙着四处追逐儿子,而宰民也因为催逼自己吃饭的妈妈,变得神经异常敏感。
负责在白天照顾宰民的外婆认为,宰民与其他孩子相比之所以小病不断,时常腹痛,完全是由于不好好吃饭造成的。因此,为了让宰民多吃一点东西,外婆近来或亲自下厨,或前往超市购买,为宰民准备了许多小孩子喜欢的零食,可是宰民却对此不屑一顾。是故宰民外婆经常在女儿下班后诉苦:“如果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做饭的人即使再累也会感觉舒畅,可看宰民吃东西的样子,真恨不得将做给他的食物都抢回来。”
使孩子乐于吃饭的生活准则
第一,不要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吃东西。
幼儿对于大部分味道的感知能力尚不发达。因此,只要尽量将食物做得清淡一些,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好吃的东西”,那么,未满5周岁的孩子便会信以为真地食用起来。其实,正是因为大人在给孩子食物时强调这个味淡、那个不辣,孩子才会学大人的样子加盐、加辣椒面的。
第二,最好让孩子食用天然食品。
最好让孩子食用未经过深加工的天然食品。为此,在孩子可以食用饭菜时,应为其烹制清淡的食品,通过略淡的,至少口味不重的菜肴培养孩子的味觉。
另外,如果孩子一向不爱进食,那么在他第一次吃菜时,应将菜肴做得微酸、可口,也可时常性地煮柚子茶和干橘皮给孩子喝。
第三,自幼开始为孩子培养“正确的味觉”。
从小开始便让孩子适应味道清淡的食物。此外,面制食品不易消化,而市场上的食物由于添加了大量化学调味剂,刺激性太大,会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尽量不要给孩子食用。自孩子幼时起便为其培养“正确的味觉”,则无需再担心孩子会患上小儿肥胖症、食物过敏症、过敏性皮肤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