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和教学的学者之一、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文魁曾为我国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说,在人的机体上,眼球的晶体和生殖系统对电磁辐射污染最为敏感。如果妇女在孕期受到电磁辐射的过度影响,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造成先天畸形和先天愚型的出生缺陷。因此,他建议,妇女在怀孕前两个月,要尽量不接触和少接触电磁辐射。对于越来越普及的手机,刘文魁建议12岁或者16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用。因为,成人用手机打10分钟电话,15分钟以内就可以使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消除,而儿童则需要30~50分钟。
刘文魁呼吁,我国应该尽快立法,防治电磁辐射污染。当前要尽快制定一个综合性的电磁辐射标准,对各种电磁辐射的强度做出明确规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簃兰也曾表示,电磁辐射可能引起胎儿初期的染色体受损而出现畸胎。目前,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功率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应采用预防为主、预防在先的21世纪医学新概念,文明安全地使用人造电磁能,比如研制电磁辐射屏蔽材料等以应对电磁辐射污染。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将来电磁辐射屏蔽服会弃之不用吗?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商思善在著书中明确说“不会”。他解释:“虽然目前都在致力于减少电子电器的辐射泄漏,但电磁辐射屏蔽服还是必不可少。因为有一些辐射既不符合电磁兼容标准,也不能屏蔽,又不能限时,更不能远离,或处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的敏感人群、人体上的敏感部位,以及一些对磁场承受力低下的人,可穿电磁辐射屏蔽服进行个体防护。”
(编辑:苗皓)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