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母婴保健 >> 怀孕期 >> 正文  

孕妈不良饮食习惯易导致孩子近视

  专家指出,这可能要“追溯”到妈妈怀孕时的饮食上。现代饮食结构决定孕妇摄入了过多的饮料和细粮,导致体内糖分过高,胎儿的晶体过早发育,就更容易导致近视。

  糖分过多导致胎儿晶体发育过度

  如今,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精细,摄入的细粮越来越多,其中的糖分越来越多。众所周知,体内摄入过多的糖对眼睛的发育不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副教授分析,从营养成分上分析,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摄入过多的糖分,可能会造成体内糖分堆积,而糖分在体内新陈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维生素就会因消耗过大而不足。而眼部视细胞发育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参与。

  对孕妇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摄入糖分过多,会导致晶体发育环境异常,眼轴发育过快,加快近视发生。有动物实验表明,让实验动物摄入过多糖分,对于他们的视力都有影响。

  婴幼儿都有生理性远视过程

  眼科专家表示,儿童生下来都会有一定的远视,这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叫做生理性远视。

  因为婴儿眼球比成人小,6个月的婴儿眼球大小只相当于成人的2/3,其眼轴距离较发育完全的正常眼睛还短,所以影像会成形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生理性远视。从孩子降生到7岁,儿童眼球发育最为迅速,眼屈光度也逐渐向近视方向移动,远视程度随之慢慢下降。超过正常范围的,则为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焦点前移,远视眼逐渐过渡到正视眼。

  糖分可“吃掉”胎儿远视时间

  专家表示,甜食对于近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儿童从远视眼发展为近视眼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正常值大约在3~4岁远视200度以内,4~5岁远视150度以内,6~8岁远视100度以内,而现在的儿童近视过多,可能与母体怀孕时摄入过多的糖分,导致儿童晶体发育过早有关。儿童眼睛视力情况过早接近成人化,可能让他们直接“跳过”了生理性远视,生下来就是正视眼,那么就缩短了发展到近视的时间,近视的儿童也就开始增加了。

  细粮、饮料中含糖分高

  为什么父母辈的近视比较少,张洪分析,这并不是巧合。可能年龄在40~50岁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小人书,但那个年代的人却少有近视。可现在在护眼灯、防辐射屏幕的保护下,近视的孩子却只增不少。这可能就与饮食结构有关。

  专家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都处于越来越精细化的程度,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一些高糖饮食正在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的餐桌。像饮料、精米、精面等。虽然口感不错,但以精米为例,在加工的过程中,一层层脱壳也会导致维生素的流失。当加工为精米的时候,对眼睛发育有益的维生素已经所剩无几。

  孕妇饮食应讲究粗细搭配

  专家表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怀孕食谱应该讲究粗细搭配、饮食全面。主食、副食、水果都应该掌握好数量与种类。

  主食应该从全细粮(例如大米、白面等)过渡到粗细搭配,多食用全麦、豆子、高粱米、玉米等粗粮;像饮用水也应该避免过多摄入饮料,过高糖分对于胎儿的视力发育有不好的影响。尽量多喝白开水来补充水分。

  哪些食物对于胎儿眼睛健康有益?

  辽宁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表示,水果和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李主任提醒,水果中虽然含有丰富的、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但这也不意味着吃多少都可以。孕妇也应该控制好水果的摄入量,否则容易影响孩子发育,造成巨大儿。因此,孕妇每天水果的摄入量不应超过1斤。绿色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像胡萝卜、西红柿都属于较为突出的蔬菜。

  另外,应多吃坚果类食物,像核桃、栗子、松子等,这些坚果中除含有对视网膜有促进作用的亚油酸、亚麻酸外,所含的维生素及钙,锌等矿物质对视力的正常发育也有直接的影响,能够帮助视细胞的发育;还有鱼类、动物肝脏也是不错的选择,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胆固醇等营养物质,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维持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

  (责任编辑:李珊珊)


  • 上一个母婴:

  • 下一个母婴:
  • 相关文章
    孕妈妈要特别注意 分娩前最易出现的临
    分娩三迹象 孕妈妈要非常小心
    孕妈妈经常盘腿而坐有利于顺产
    孕妈妈想要轻松顺产 产期必做好四件事
    孕妈必知常识 胎儿能通过子宫品尝食物
    孕妈妈们要千万小心患上“产检依赖症”
    孕期饮食常识:准妈妈不宜喝的几种茶
    春季新型禽流感来袭 孕妈妈感冒要小心
    孕妈妈“吃不胖”的秘密法宝大揭密
    胎教全攻略 准爸孕妈如何开始情绪胎教
    孕妈妈从什么时候开始胎教最科学
    孕妈妈注意喽:三个音乐胎教误区早知道
    快乐孕育 女性9种不良习惯得戒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