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地黄中梓醇提取工艺 |
|
AxC 5 空白 6 D 7 试验结果 峰面积积分值 1 1 1 1 1 1 1 1 76.1 实 2 1 1 1 2 2 2 113.7 3 1 2 2 1 1 2 2 116.4 验 4 1 2 2 2 2 1 1 174.9 5 2 1 2 1 2 1 2 74.6 号 6 2 1 2 2 1 2 1 111.9 7 2 2 1 1 2 2 1 74.0 8 2 2 1 2 1 1 2 121.2
3.3 结果分析及结论 3.3.1 直观分析:见表3。 表3 直观分析表
项目 A B AxB C AxC 空白 D Ⅰ j 481.1 376.3 385 341.1 425.6 446.8 436.9 Ⅱ j 381.7 486.5 477.8 521.7 437.2 416 425.9 R 24.9 27.6 23.2 45.2 2.9 7.7 2.8
根据极差R的大小,分出因素的主次关系为CBAD,根据相应水平数,预测较好试验方案为C2B2A1D1。 3.3.2 方差分析:令SSe=SAxC+S空白+SD,查F表得F0.05(1.3)=10.1 F0.01(1.3)=34.1。结果见表4。
表4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SSi 自由度 f 方差 MS F值 显著性 A 1 235.0 1 1 235.0 24.6 显著 B 1 518.0 1 1 518.0 30.3 显著 AxB 1 076.5 1 1 076.5 21.5 显著 C 4 077.0 1 4 077.0 81.3 极显著 误差e 150.5 3 50.2
由于C是极显著,应选C2为好。AxC不显著,所以A的选取要考虑A与C的水平搭配,见表5。 表5 交互作用二元表
因素C 因素A A1 A2 C1 (76.1+116.4)/2=96.25 (74.6+74.0)/2=74.3 C2 (113.7+174.9)/2=144.3 (111.9+121.2)/2=116.6
综上所述,鲜地中梓醇提取较优工艺为C2A1B2D2。即用3倍量甲醇回流提取2次,回流时间是2 h。 4 小结与讨论
4.1 梓醇等环烯醚萜类结构近似,极性较大,给梓醇的含量测定带来很大困难。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中梓醇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4.2 由于地黄中梓醇含量约为0.1%,且稳定性较差,因此,提取原料选用当年产道地鲜药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工艺对梓醇含量影响较大,以3倍量甲醇回流提取2次或2次以上较完全。
作者简介:刘明(1971-),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现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植化室实习研究员. 刘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4) 李更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4)
参考文献:
[1] 阴 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第1版)[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73 [2] 都恒青,刘根成,梁 力,等.地黄的质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6)∶32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伤科外敷方制备及临床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健胃消食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