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药摩方剂型选择 |
|
或通过用药部位吸收至体内,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平秘阴阳的作用。另外,应用于粘膜及肌肤损伤,则可对粘膜或创面有覆盖、保护、收敛、吸湿、止痒、抑菌、消炎等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药摩散剂应用时,如不易附着,可先搽一薄层无显著作用的乳剂或油脂物质再撒粉,穴敷宜用胶布固定。如表皮破损,则宜根据情况慎用或停用。《普济方。诸疮肿门》记载的神捷散,运用于药摩疗法中治诸疮疥等。 2.4 洗搽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中常用种类之一,系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煎煮提取药汁或用乙醇以及油作溶媒浸提药物有效成分而供外用洗搽的药剂。洗搽剂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临床常用药摩方有:三黄虎杖液、四季青擦剂、一枝黄花搽剂等。 2.5 酒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是指治病的药酒)。作为药摩应用的酒剂,历史也很悠久。如《外台秘要》中记载的药摩方“野葛膏”制备时要求将处方中14味药切细,用酒4升渍药一夜。酒,不仅是能有效提取中药中醇溶性有效物质的良好溶媒,而且本身就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药摩方最适宜选择酒剂,可增强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效。 药摩方剂型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摩方药物的透皮吸收以及临床疗效的发挥。如果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古代药摩方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制备剂型,无疑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外治疗法的发展。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下一个医学论文: 伤科外敷方制备及临床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