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蜜丸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
|
>3.1 药粉必须过筛混合均匀,细度要固定,一般以过100~120目为宜。 3.2 根据药粉的性质,确定蜂蜜的炼制程度、用蜜量及合蜜时的温度。 3.2.1 粘性差的矿物质药或纤维性强的药物,一般用老蜜,蜜与药粉比例约为2∶1,下蜜温度为90~120℃。 3.2.2 一般性药物及含部分糖、油脂的药物,一般用中蜜,蜜与药粉比例约为1∶1,下蜜温度为70~80℃。 3.2.3 含较多油脂、粘液质、糖、淀粉及动物组织类的药物,一般用嫩蜜,蜜与药粉比例约为0.5∶1,下蜜温度为40~50℃。 3.2.4 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的药物时,应在40~50℃下蜜,以防药物有效成分挥散影响疗效。 3.3 手工合药、制丸时用蜜量宜多,机械合药、制丸时用蜜量宜少,并应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蜜量,夏季宜少,冬季宜多。 3.4 合蜜后应放置一段时间,使蜜汁充分润浸药料,膨胀产生一定的粘性后再搓条、制丸。 3.5 蜜丸的包装应严密。可根据丸剂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如对于需要长时间贮存,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药物较多的蜜丸,可采用蜡壳、陶瓷瓶等封固;普通成分蜜丸及细料少的大蜜丸,可用蜡纸筒、塑泡等封固;对于易吸湿的小蜜丸,可采用玻璃瓶或玻璃管分装等。 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以上仅探讨了有关蜜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只要我们在生产中严格执行GMP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重点抓住人员素质培养、原材料的前处理、炼蜜质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采取有效的灭菌措施等关键因素,必定会使蜜丸的质量明显提高,而有关丸剂有效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毒成分的含量控制、生物利用度研究等内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仍需广大中药工作者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苍术古今炮炙初探 下一个医学论文: 白术采收加工和炮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