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补骨脂的比较 |
|
6 0.363 0.182 3.9
3 鉴定 3.1 外观:二种方法得到的晶体都呈白色针晶,且在UV灯下显 蓝色荧光。 3.2 异羟肟酸铁反应:分别取上述晶体各少许,加 乙醇1 ml溶解,加6 d盐酸羟胺的饱和乙醇液混匀后加入6 dKOH的饱和乙醇液,水浴加热10 min,冷却,用5% HCl使呈酸性(pH 6左右)。沿壁滴10% FeCl3溶液30 s 后出现紫红色(反 应阳性)。 3.3 mp. 50%晶Ⅰ:136.6~138.6℃ 50%晶Ⅱ:162.8~163.8℃ 75%晶Ⅰ:136.9~138.8℃ 75%晶Ⅱ:162.8~164.0℃ 3.4 TLC[4]:照薄层层析方法(《中国药典 》1995版Ⅰ部附录)试验,分别取50%晶Ⅰ,50%晶Ⅱ,75%晶Ⅰ,75%晶Ⅱ和补骨脂素对照品 和异补骨脂素对照品的乙酸乙酯溶液各5 μl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硅胶G加3倍量0.5% CMC-Na溶液铺板,晾干后105℃活化30 min),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2∶1)上行 展开10 cm,取出晾干,置254 nmUV灯下观察,相同位置的斑点显相同颜色的荧光。结果见 图1。 结论:晶Ⅰ为异补骨脂素,晶Ⅱ为补骨脂素。 4 讨论 4.1 采用75%乙醇提取的产率较高,但因补骨脂中大量脂溶性物 质被溶解,使提取液浓缩后过于粘稠,过滤较困难,增加实验难度,杂质多而沉淀外观差。 采 用50%乙醇提取,产率略低,但其它二方面较佳,特别是实验难度低,在生产上有较大优势 ,因此采用50%乙醇提取优于用75%乙醇。 4.2 采用95%乙醇提取,杂质多,须经萃取分离,不 如上面方法简便。因此不作比较。 4.3 mp.较文献略低,可能是晶体略带水分。 作者简介:余得平(1973-),男(汉族),广东省饶平县人,现任广东省饶 平县药品检验所药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药品检验. 余得平(广东省饶平县药品检验所 515700)
参考文献: [1] 吴 焕.补骨脂化学成分[J].中草药通讯,1978,(10)∶32-34. [2] 洪永福,范春升.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分离和鉴定[J].药学通报,19 79,(10)∶447-449. [3] 彭国平,吴盘华,李红阳,等.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 ,1996,19(11)∶563-565.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南京药学院,等.中药志 (第3册),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29-43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心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结构影响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葛根素对兔脑循环及脑代谢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