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便宁治疗实证便秘 313 例临床总结 |
|
郑筱文 陈露西 朱柏华 刘亦选
摘要:应用通便宁治疗实证型便秘313例,并用润肠丸作对照治疗52例,清泻丸作对照治疗42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2%,与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5%和85.71%)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关键词:通便宁/治疗作用;便秘/中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5-9783(2000)02-0074-02
通便宁是广州奇星药厂研制的新产品,由番泻叶、牵牛子、砂仁、白豆蔻等中药组成。该药具有宽中理气、泻下通便的功能,主治实证型便秘。根据卫生部药政局(89)ZL-032号批文,我们制定了Ⅱ期临床研究方案,在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进行了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全部病例共407例(来自上述4间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通便宁组)313例,对照1组(润肠丸组)52例,对照2组(清泻丸组)42例。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 治疗组男性165例,女性148例;对照1组男性31例,女性21例;对照2组男性19例,女性23例,三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2 年龄 治疗组年龄最大87岁,最小19岁,平均50.27岁;对照1组病程最大80岁,最小20岁,平均50.23岁;对照2组病程最大81岁,最小20岁,平均46.26岁。三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3 病程 治疗组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平均20.5个月;对照1组病程最长8年,最短1个月,平均16.21个月;对照2组最长9年,最短1个月,平均11.30个月。三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 以实证型便秘患者为观察对象。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5版),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 1.2.2 辨证标准 腹痛拒按,腹胀,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1.2.3 纳入标准 凡符合中医实证便秘诊断和辨证的患者。 1.2.4 排除标准 观察项目中有关资料不完整。缺乏客观性、可比性者;同时应用与本品相似的药物,影响疗效观察者;危重疾病所引起的实证便秘者。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共4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通便宁组)313例、对照1组(润肠丸组)52例、对照2组(清泻丸组)42例。 1.3.1 治疗组 每次口服通便宁4片,每天1次;如8h内仍未排便,即再服4片。温开水送服,2~3d为1疗程。 1.3.2 对照1组 每次4丸,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2~3d为1疗程。
1.3.3 对照2组 每次1瓶,每天1次;温开水送服,2~3d为1疗程。 1.4 观测项目 治疗前后各做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按计划要求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和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服药后8h内排便;有效:服药2次,从第1次服药时间算起,48h内排便;习惯性便秘(指已习惯6~7d排便1次的患者),在服药3次后12h内排便;无效:服药2次以上,48h后仍未排便。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见表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7.82%,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1组的显效率为21.15%,总有效率为88.45%;对照2组的显效率为38.09%,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 1 各组疗效比较
组 别 总例数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显效率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313 181 118 14 57.82 95.52 对照 1 组 52 11 35 6 21.15 88.45 对照 2 组 42 16 20 6 38.09 85.71
2.2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在服用后出现腹痛,排便后腹痛消失。 2.[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神香苏合丸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