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对中医药治疗不孕证疗效监测 |
|
王其芳 俞亚虹
笔者于1990~1997年间对来自中医妇科门诊的45例不孕证病人(已排除男方疾患),均作治疗前超声检查,卵泡监测,受孕后超声复查,中医治疗继续观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45例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38岁,结婚2 a以上37例,3 a以上8例。 1.2 诊断标准: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 a而未能受孕者[1]。
2 方法
对临床诊为不孕证的病人于月经第11 d起作超声检查。查前解去大便,充盈膀胱适宜,测量子宫及卵巢大小,观察有无卵泡并测量。一般观测3 d,1次/d,及直肠窝积液有无直肠窝积液是流出的卵泡液是排卵现象之一。成熟的卵泡逐渐向卵巢边缘靠近,卵巢显示很饱满,张力佳,圆形,含清亮卵液。受孕后测量孕囊大小、胎血管搏动及胎动是胚胎存活的重要依据。当出现阴道出血、腰酸,临床上怀疑先兆流产,应测量孕囊及头臀径,检查次数适当增多,但观察胎血管搏动在1 min之内停帧,时间不要太长。至怀孕4个月后测量双顶径及腹围、股骨长度,以双顶径及股骨长度较为方便,如无异常于产前再复查1次。
3 结果
45例中,11例足月平产婴儿,随访均未发现异常;19例未发现卵泡;8例卵泡直径最大小于18 mm;7例因先兆流产,发展至难免流产。
4 病例
周某,26岁,婚后3 a。1996-02诊为不孕证。作治疗前超声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双侧卵巢正常,卵泡未成熟型直径小于18 mm。经中药治疗后,同年6月停经37 d,测子宫轻度增大,宫内口可见孕囊。于停经后62 d出现阴道出血,测胚胎顶囊臀径23~24 mm,见胎血管皮动似有胎动。作中药保胎,10 d后出血已止并继续复查B超头顶径31 mm,胎盘形成。100 d测双顶径21 mm,胎动佳,2次/20 min,150 d测双顶径47 mm,胎心胎动佳,次年顺产一女孩。
5 讨论
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必须具备卵巢排出正常卵子,精液正常并含有正常精子,卵子和精子能够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成为受精卵,并能顺利地被输送入宫腔内,且子宫内膜适合于受精卵的着床。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环不正常均可使受孕不能。因此它受中枢性、全身性疾病及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因素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对不孕证的特殊检查有许多,如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涂片、阴道细胞学检查或子宫内膜治检、输卵管通畅试验、腹腔镜检查等等)。治疗的方法各有不同。笔者以中医妇科门诊病人为统计数,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方法,以超声作为监测怀孕全过程是一种尝试,具有简单易行、直观的独特优点。Bryce报道预测排卵时间以卵泡直径20 mm作为成熟卵泡[2]。笔者对11例已出生的记载卵泡成熟在18~20 mm之间。因此,笔者认为中医药有促使卵泡发育、成熟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岱山第一人民医院 316200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6 2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修订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26
上一个医学论文: 温中法临证运用心得 下一个医学论文: 本草纲目 附方临床验证四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