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血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
|
,皮肤仅留下黄色斑点,1周后恢复正常肤色,随访1 a,未见再发。
7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祖国医学“发斑”与“血证”范畴。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作了论述,至宋代时,以《圣惠方》为代表已经有了许多以清热解毒、凉血清斑为主要治则的方剂。明清以后,《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书所阐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对本病的治疗内容。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葡萄疫》所说的葡萄疫与本病极为相似,该书谓:“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初起宜服羚羊散清热凉血,久时归脾汤滋益其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葡萄疫》一节也有类似记载,但对于发病部位明确指出下肢为多,该书谓:“发”于遍身,唯腿胫居多。”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日趋完善,提出了除外感热毒邪外,饮食、情志、劳倦等各种原因导致了脏腑内伤,阴阳失调,阳气内盛蕴生内热,也是发病的机理之一。奠定了以清热凉血为主的治则。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临床之所见,斗胆提出一些意见,认为无论是外感而来的热毒或阳盛蕴生内热,皆易犯上,这也符合火热之邪致病的特点。心为火脏,主血脉,火热之邪易于扰动心火。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主一身之表,首当其冲。故最易犯心肺二脏,致心肺蕴热,脉络被热邪损伤,遂使血不循经,外溢皮肤或内溢脏腑而发为本病。这也可以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得到佐证。从这些机理出发,制定了以清心肺之热,凉血活血、止血消斑为主的治则,采用《医宗金鉴》“凉血地黄汤”来治疗。原方组成:生地三钱,黄连、当归各一钱,甘草、栀子(生研)、元参各一钱,黄芩二钱,水二钟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方解: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黄连重于泻心火,黄芩清肺热之力最强,二药为君;栀子引热从小便出,并助生地、元参凉血养阴以降火,三药为臣;当归养血去瘀,瘀去血止为佐;甘草为使,取其泻火解毒,缓急止痛。本方既能清泻心肺之热,又能凉血消斑,同时又能缓急止痛,缓解关节及腹部不适,是乃标本兼顾,直达病所的绝妙方剂。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分清主次,确能取得见效快、疗程短、痊愈率高的效果,由于本病十分复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主要,阐述如斯,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斧正。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耳穴压豆治疗青少年近视507例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理及中西药综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