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注射液9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4天。结果 心绞痛显著缓解,总有效率达94.5%,缺血性心电图明显改善(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1)。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冠心病;心绞痛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28例住院心绞痛患者为对象,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抗心绞痛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除外主动脉、心脏病及严重贫血);(2)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中R波占优势的导联自J点后0.06~0.08 s测得ST段呈水平呈下斜型压低,并与P-R段相比≥1.0 mm(0.1 mV)。心绞痛持续1个月以上,在正常生活中或运动后诱发的心绞痛作每周至少3次,符合条件的128例心绞痛患者男68例,女60例,年龄48~74岁,平均(61.8±7.9)岁。
1.2 方法 环磷腺苷葡胺9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滴,14天为1个疗程。观察内容(试验前后):(1)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条件及诱发心绞痛发作的劳累程度。(2)常规心电图∑ST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总和及运动负荷有心电图。(3)心功能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以simpon公式测试验前后左室射向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4)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测。
1.3 疗效评定 显效:(1)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2)静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次级限量运动试验心电图:由阳性转为阴性或运动耐量上升二级。有效:(1)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2)静息时心电图或次及限量运动试验心电图缺向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 mm,但未恢复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或运动耐量上升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比较 显效109例,显效率85.2%;有效12例,有效率9.4%;无效7例,无效率5.5%;总有效(显效+有效)率为94.5。
2.2 状症改善和电图变化 见表1,两组比较P<0.01。
2.3 心功能明显改善 见表2,两组比较P<0.05。
2.4 血液流变学改善 见表3,两组比较P<0.01。
2.5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影响。表1 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表3 治疗前、后血液病流变学比较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环磷腺苷葡胺有显著的抗心绞痛作用,能有效地纠正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作用。因此,对冠状动脉粥样样硬化引发的心肌缺血,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上述药效与所含腺苷有效成分密切相关[1]。腺苷受体存在于大多数细胞膜上,已知有4种受体,即腺者A1、A2A、A2B、A3受体。其中A1和A2A受体与心血管系统作用密切。腺苷与A1受体结合,可通过降低心脏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减少肾素释放等使心肌耗氧量减少,ATP消耗减少。腺苷与A2A受体结合,能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心肌供氧增加的作用[2]。此外,腺苷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少中性粒细胞完整性,防止细胞内钙超负荷等作用均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维秀.腺苷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3):149.
2 Yao Z,Cross GJ.A comparison of adenosine-induced cardioprotection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dogs.Efficacy time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