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咳全剂制备及临床观察 |
|
张 华 吴桂熙
我院药剂科在止嗽散[1]基础上研制的中药制剂-止咳合剂,通过10多年临床验证 ,对风邪犯肺所致咳嗽具有良好的化痰止咳,疏表宣肺作用。现介绍如下:
1 制备工艺
1.1 处方组成:炙紫菀3 000 g,白前3 000 g,炙百部3 000 g ,橘红2 500 g,桔梗2 000 g,炙远志1 500 g,荆芥1 500 g,生甘草1 500 g,蔗糖8 000 g,苯甲酸钠200 g。 1.2 制备方法:取上述8味药材,经品质鉴定合格, 分别按要求加工炮制后;先将荆芥、橘红用通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其次将残渣与其 它药合并用水提取2次,加水(淹没药面5 cm)浸泡30 min。第1次提取40 min(煮沸后计时), 第2次提取30 min,药液用5号筛过滤;合并所有滤液,静置12 h,抽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 加入蔗糖溶化煮沸10 min,调至规定量75 000 ml,将挥发油加入浓缩液中,静置12 h,用9 号筛过滤,滤液加苯甲酸钠,摇匀,分装于250 ml输液瓶中,以流通蒸汽灭菌30 min,即得 。
2 质量控制
2.1 性状:棕褐色,澄清液体,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2 pH:3.5~5.5。 2.3 相对密度:1.03~1.06。 2.4 鉴别: 2.4.1 取本品10 ml强烈振摇1 min,产生持久泡沫 ,10 min内不消失。 2.4.2 取本品1 ml置蒸发皿内,蒸干、残渣加醋酐1 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棕红色,放置后不变色。 2.4.3 取本品1 ml滴加碘化钠钾试液生成橙红色沉 淀。
3 稳定性考察
将包装好的止咳合剂于室温下放置,分别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取 出进行外观及质量检查,结果均无酸败、发霉现象, pH值未见明显变化 。
4 临床观察
4.1 临床资料:1992-02以来,我院儿科用止咳合剂治疗有完整 临床资料者403例,其中男性229例,女性174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6岁。用于风邪犯肺 者,症见咳嗽、咯稀白痰、伴咽痒、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舌苔薄白。 4.2 疗效标准:治疗3 d,症状消失为痊愈;临床症 状减轻为好转;症状无改变为无效。 4.3 结果:痊愈156例(占38.7%),好转225例(占55. 8%),无效22例(占5.5%),总有效率94.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外感咳嗽,系外邪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经云:“若肺气上逆, 食苦以泄之,辛泻之。”即以辛助其宣发,以苦促其肃降,苦辛合化,佐以甘缓,调和诸药 。本院在程仲龄“止嗽散”验方基础上进行化裁,重新制成止咳合剂,用于临床获得满意疗 效。方中紫菀、白前、百部止咳化痰;远志散瘀化痰;以桔梗,橘红宣降肺气,止咳消痰; 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配合,更能消利咽喉。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 本品系纯中药制剂,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质控方法可靠,安全无不良反应,疗效较好,且 价廉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 226600
参考文献
1 程仲龄.医学心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06
上一个医学论文: 咳喘平片不同提取工艺对总黄酮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鼻炎丸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