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概况 |
|
微循环,促进新血管生成,二者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疗效。 吴氏[7]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脑梗塞60例。中药组方:黄芪80~120 g,当归尾15~30 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 g,地龙12 g,随兼证加减时,避免加用已证明有抗自由基作用的药物,如枸杞子、何首乌等。上述药物文火1煎30 min,2煎20 min,共煎400~500 ml,分2次口服或鼻饲,每日1剂。西药组用10% 706代血浆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E50 mg口服或鼻饲。结果中药组显愈率为66.7%,西药组为26.7%,显著低于中药组。吴氏以为补阳还五汤能直接提高 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的反应过程,从而阻滞再灌注时自由基反应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有效地改善自由基代谢失衡状态,并且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因而可以用来治疗脑梗塞。
3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 毛氏[8]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30例。治疗方法:黄芪120 g,赤芍、当归尾、川芎各15 g,桃仁、红花各12 g,地龙10 g,水煎服,日2次。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片,日3次,每次4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愈率为4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显愈率为34.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VBTIV主要症状为瘀阻脉络、腔窍,致气血不通,气虚则血瘀,且VBTIV患者的血液处于高粘状态,血粘度高也导致血瘀,用补阳还五汤来补气活血,逐瘀通络,改善血液粘滞性,恢复血液动力、血管壁弹性,加速血流速度等,从而取得显著疗效。
4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刘氏[9]应用颠倒补阳还五汤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90例,效果较好。治疗组:黄芪与活血药用量颠倒,活血药剂量大于黄芪。生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赤芍、桃仁、地龙各12 g,红花9 g,制成浓缩煎剂,每剂浓缩成50 ml,早晚各服25 ml。对照组:γ-月见草-E胶丸,1.5 g/次,2次/d,疗程2个月。结果表明颠倒补阳还五汤有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过氧化脂质(LPO)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bg)、Va、Vp、PAgT及明显升高SODA和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的作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