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注射液合SSL方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6例 |
|
王彦明 接贵涛 阮春慧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伴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治疗上绝非一种药物可以全部解决。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的疗效及机理,现将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氢化考的松康力龙古旋咪唑联合(SSL)方案治疗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结果进行报道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按1987年全国再障制定的诊断标准[1]确诊。36例病人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男女之比为1∶1.4;发病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37岁。并设对照组30例,以我院采用SSL方案治疗的4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随机抽样而得。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血象、骨髓象,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 治疗方法
黄芪注射液组,在SSL方案(康力龙2 mg,3次/d;左旋咪唑50 mg,3次/d;一叶秋碱16 mg,im,1次/d)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产品)20 ~40 ml/d,加入5%葡萄糖盐水内静脉滴注,连续用20 d为1疗程,间隔10 d再重复1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对照组单纯用SSL方案治疗。 治疗期间定期测定血象,肝、肾功能。贫血(血红蛋白<50 g/L)或出血严重者(血小板<30×109/L,多部位出血)不定期输新鲜血,部分患者输血小板悬液。
3 疗效评定标准
按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疗效标准[1]。
4 结果
4.1 治疗后血象(治疗有效病例):黄芪注射液组血红蛋白62~129 g/L不等,白细胞(2.7~2.5)×109/L,血小板(46~237)×109/L;对照组血红蛋白58~95 g/L,白细胞(2.0~4.7)×109/L,血小板(18~52)×109/L。 4.2 治疗后骨髓象(治疗有效病例):黄芪注射液组增生低下6例,活跃12例,明显活跃4例;对照组增生极度低下2例,低下2例,活跃2例,明显活跃4例,未检2例。 4.3 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升级情况:见表1。
表1 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再障骨髓升级情况 (例)
组别 有效病例数 骨髓增生程度 升Ⅰ级 升Ⅱ级 升Ⅲ级 未升级 黄芪组 22 14 0 4 4 对照组 14* 6 2 0 4
*其中2例未检查 4.4 疗效观察:见表2。
表2 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再障疗效观察结果
组别 总病例 治疗结果(例) 有效率 (%) P 基本治愈 缓解 明显进步 无效 黄芪组 36 3 5 16 12 66.7 <0.05 对照组 30 1 1 11 17 43.3
黄芪注射液组总有效率66.7%(24/36),对照组总有效率43.3%(13/30)。两组中分别有14例和16例无效,但其中部分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轻度回升,症状改善。 4.5 毒副作用: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36例慢性再障均无明显毒副作用,仅见过敏性皮疹1例,经对症处理恢复。 5 讨论
再障的发病与干细胞受损、微循环损伤及免疫异常有关。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实验的资料表明,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慢性再障最常见的病理机制[2,3],其中激活的T淋巴细胞及其释放的某些过量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是慢性再障发病机制方面最为重要的环节。临床药效学研究表明:中药黄芪,性温味甘,入肺,归脾经,可补中益气,治气虚乏力,脾虚泄泻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其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份精制而成,不仅有保护心肌、肝脏的作用;还具有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明显促进骨髓造血作用。 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SSL方案治疗36例慢性再障,在用药3疗程后,有效者均出现了临床及血液学的好转,表现为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回升,部分患者达到正常;治疗后复查骨髓,造血开始恢复。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对于慢性再生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治疗宫外孕45例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黑逍遥散临床新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