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山栀外贴劳宫穴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 |
|
周向锋 朱红根
笔者从1998年9月~1999年10月,采用民间秘方--生山栀外贴劳宫的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45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年龄3个月~3岁;病程1~5日。全部均有阵发腹泻、大便黄褐而臭秽,肛门红赤等症状,属湿热内阻证。患儿多兼腹痛、呕吐;体温升高者15例;大便常规镜检见脂肪球者38例,有少量白细胞者19例。
治疗方法
取生山栀子(新鲜者尤佳)捣为泥,加少许食盐混匀,外贴于劳宫穴上,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直至吐泻完全停止。有脱水表现者加米汤 频服,少数重度脱水者予以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治疗效果
腹泻完全停止,8小时以上未排便为治愈;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为显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为无效。本组中在12小时内治愈者25例,24小时内治愈者17例,无效而 改用它法者3例,总有效率为93.3%。
典型病例
方某,女性,2岁,1997年9月11日初诊。患儿体质素虚,日前因洗澡受凉感寒,当夜腹泻4 次,呕吐3次,夹有未化食物。诊见精神倦怠,大便黄绿,质稀,稍带臭味,小便黄少。体温38.5℃,囟门略凹陷,腹软,肛周皮肤红赤,指纹淡红色鲜,舌淡红,苔薄腻。大便检查脂肪球++,白细胞少许。证属湿热困脾,用生栀子外敷劳宫法治疗,6小时后腹泻停止。换药1次,患儿于当天夜里安静入睡 ,夜间仅腹泻1次。次日晨复诊时,精神、食欲及体温均已正常,嘱家属以米粥菜汤调养。
体会
婴幼儿脏腑娇嫩,脾胃易受邪而失其升降之功,水湿下注则成泄泻。食积内停也易致上 吐下 泻之证,两者均可化热而成热泻。对小儿施用针药均不十分方便,笔者采用本地民间秘方 ,取清热利湿 、泻火除烦之山栀生用,加食盐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现代药理研究 证明山栀有抑制 包括致病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埃可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而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之 荥穴 ,荥主热。《千金要方》有“劳宫主大便血不止,尿赤,主噫气不止”的记载。针灸疗法时常用以 配内关治疗急性吐泻。综上所述,用生山栀穴贴劳宫治疗急性腹泻,不仅理论上有依据, 而且 实践上也证明其行之有效。
周向锋(浙江省金华卫生学校,321000) 朱红根(浙江省浦江中医院)
上一个医学论文: 穴位注射配合灸百会治疗内耳眩晕症87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涌泉穴中药贴敷治疗扁桃体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