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治月骨脱位月骨周围脱位12例报告

陈旭宏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是腕过伸、尺偏、腕中旋转暴力所致的损伤,占总腕部损伤的10%,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1993~1998年间共收治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例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6岁;左侧4例,右侧8例;其中月骨脱位4例,月骨周围脱位3例,经舟骨的月骨周围脱位5例;新鲜脱位9例,两周以上的陈旧性脱位3例;4例为直接的腕部机器轧伤,余8例均为高处跌落或平地跌倒,手掌撑地所致。合并伤:3例陈旧性损伤及2例新鲜损伤伴有腕管综合征,合并有脊柱骨折2例,股骨骨折1例,科雷氏骨折2例,骨盆骨折1例,双跟骨骨折1例。
1.2 诊断:明确的外伤史;腕局部症状体征,腕部肿痛畸形,腕关节屈伸障碍,伴有腕管综合征的合并有正中神经卡压症状;X片清晰显示,桡、月、舟、头骨关系改变。

2 治疗方法
  9例新鲜脱位中闭合性4例,均在局麻下手法闭合复位成功,5例开放性脱位在清创术中开放复位;两周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均在臂丛麻醉下切开复位。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理稍有不同,整复的手法却大致相同。月骨脱位是腕部着地,腕极度背伸,由于头状骨及桡骨的挤压作用,使月骨背侧韧带、关节囊撕裂,月骨向掌侧脱位,并翻转90~270。复位时,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掌部,助手握住前臂,做对抗牵引后背伸腕关节,增大桡头间隙。术者用拇指推挤月骨向后向远端,同时屈腕,有脱空感后即复位。而月骨周围脱位是手掌部着地,腕过伸,相应暴力作用于掌骨及远排腕骨,使腕中关节韧带、关节囊撕裂,而月骨保持原位,远排腕骨向背侧移位;若同时伴有尺偏,月骨推挤舟状骨向外,舟状骨远端随远排腕骨背伸引起舟状骨骨折,即所谓的经舟骨的月骨周围脱位。复位方法:对抗牵引腕背伸,挤按远排腕骨向下,同时掌屈,舟状骨骨折也多能随同复位。术后均屈腕位石膏托固定2~3周,后改功能位固定4~6周。伴舟状骨骨折的处理同舟状骨。陈旧性脱位,行腕掌侧S形切口,切开复位术中行正中神经松解,其中一例经舟骨的月骨周围脱位,从桡骨远端取自体骨栓嵌入舟状骨骨槽中以,固定舟状骨折,术后外固定同闭合复位。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1]
3.1.1 优:腕关节伸屈基本正常,日常活动能力正常。
3.1.2 良:腕关节伸屈受限20以内,日常生活无明显障碍。
3.1.3 差:腕关节功能伸屈受限20以上,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
3.2 结果:12例中获得6~32个月的随访,优5例,良3例,差4例,其中陈旧性脱位2例,压轧伤2例。

4 讨论
  月骨滋养动脉主要从掌、背侧的非关节面进入。闻胜华将其分为两型:双侧复合型(血供由掌侧背侧共同供应)、单侧主干型。后者又分为单掌侧主干型、单背侧主干型。本组2例陈旧性月骨脱位,发生月骨缺血性环死,可能原因:掌侧背侧韧带撕裂造成月骨主要滋养血管断裂,血供破坏;陈旧性脱位腕掌侧韧带紧张挛缩;创伤本身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微循环障碍;反复的手法复位,强力复位或手术本身进一步损伤滋养血管。陈旧性脱位,常出现腕管综合征。本组中3例陈旧性脱位及2例新鲜脱位出现腕管综合征,因腕管是由缺乏伸展性的腕骨及腕横韧带所构成的骨纤维隧道构成,由于月骨脱位所致的占位,指屈肌腱的张力相对增高向前压迫,以及创伤形成的血肿,组织水肿机化,均造成正中神经卡压引起相应症状,在复位后2~8周内症状消失。本组2例陈旧性月骨脱位均是漏诊病例后期发生月骨缺血性坏死,而新鲜脱位均未发生坏死,可见早期诊断、早期复位能避免或减少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月骨坏死,我们主张行月骨摘除,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虽遗留握力和腕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但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人民医院 322000

参考文献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先天性髌骨脱位1例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