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光谱鉴别 |
|
帅智翠 岳林峰 张惠珍 张照荣
提要 测定和比较了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的IR光谱和UV导数光谱。结果表明:三者的光谱特征差异显著,可依此将三者快速、准确地予以鉴别。 关键词 酸枣仁;滇枣仁;枳木 具子;光谱鉴别
酸枣仁是常用的补肝、宁心、安神药。近年来,由于药材市场的开放,酸枣仁商品药材中不断发现以它种植物的种子混充。比较常见的有同科植物滇刺枣Z.mauritiana Lam.的成熟种子,以“滇枣仁”“缅枣仁”或“理枣仁”之名混充酸枣仁;也有将同科植物北枳木 具Hovenia dulcis Thunb.的种子掺入正品酸枣仁中。对于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的鉴别研究较多[1,2,3],但对其红外光谱和紫外二阶导数光谱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我们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导数光谱对三者进行了比较鉴别。
1 实验材料、仪器和药品
1.1 材料:酸枣仁样品Ⅰ、Ⅱ分别采自山东济南的千佛山和泰安地区的莱芜;滇枣仁样品Ⅰ、Ⅱ分别购自山东济南和安徽亳州;枳木 具子购自河北安国。以上样品均经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周凤琴教授鉴定。 1.2 仪器与药品:红外光谱用美国Watt公司δ-400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紫外光谱用日本岛津U-20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红外光谱的测定:将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样品分别粉碎后全部通过100目筛,加石油醚适量脱脂,于60℃干燥至恒重。溴化钾压片,分别测定其红外光谱。结果见表1,图1。酸枣仁与滇枣仁的红外吸收光谱无显著差异,但二者的红外吸收光谱与枳木 具子相比,各峰的吸收峰值、峰形和吸收频率强度均有较大的差异。尤其在1650~1055 cm-1之间,各峰的差异更为显著。酸枣仁和滇枣仁分别在1652.9 cm-1和1656.8 cm-1处有一强尖峰,在1546.8 cm-1和1552.6 cm-1处各有一中强峰,在1460~1404 cm-1之间有2个弱吸收峰;而枳木 具子仅在1639.4 cm-1处有一中强峰。而在1555~1050 cm-1之间无吸收。
表1 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值 (cm-1)
名称 吸收峰值 酸枣仁 3396.5 2927.8 2871.9 1652.9 1546.8 1404.1 1078.2 滇枣仁 3396.5 2925.9 1656.8 1552.6 1408.0 1074.3 枳木具 3431.2 2927.8 1639.4 1055
图1 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A.酸枣仁 B.滇枣仁 C.枳木 具子
2.2 紫外导数光谱的测定:取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样品粉末(过40目筛)各0.5 g,加甲醇10 ml,密塞,振摇数次,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加5倍量甲醇稀释。取甲醇提取液,以甲醇溶剂为空白对照,在波长200~500 nm范围内分别测定其零阶和二阶导数光谱。结果见表2,图2。酸枣仁和滇枣仁的零阶导数光谱虽然在327.0 nm和272±1 nm处各有二吸收峰,但二者各峰的吸收强度差别较大,前者为327.0 nm(0.528)和271.5 nm(0.826),后者为327.0 nm(0.991)和273.0 nm(1.471)。而枳木 具子的零阶导数光谱与二者相比差别较大,仅在290.0 nm处有一孤立的吸收峰。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的二阶导数光谱在200~400 nm范围内均无重叠,且信号尖锐,分辨率高,能将三者完全分开。 表2 酸枣仁、滇枣仁和枳木 具子的UV导数光谱特征峰 (nm)
酸枣仁 滇枣仁 枳子 零阶导数 327.0(0.528) 327.0(0.991) 290.0 271.5(0.826) 273.0(1.471) 二阶导数 (+)379.0 299.0 378.0 300.0 313.0 252.0 249.5 229.0 244.0 (-)335.0 273.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旋复花入药宜蜜炙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红花掺伪品菊花瓣鉴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