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针刺治疗丛集样头痛33例

陈邦国

  丛集样头痛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龄21~6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1年。全部病例按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关于丛集样头痛(CH)分类法诊断,其中疼痛发作有周期特征者24例,占72%(午睡后发作6例,凌晨发作4例,夜晚入睡后1~2小时发作14例),疼痛持续时间30min~2h,疼痛起始多在一侧眼窝或眼周围向同侧额、头顶部、耳鼻扩散,偶可向同侧肩颈部扩散,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刀割样或跳痛,伴植物神经症状也很明显,表现为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堵,颜面潮红、多汗、颞动脉怒张等,发作频率平均1~3次/周,33例中脑电图检查正常28例,2例呈HV后θ波明显增多,3例散在尖波。均经头颅CT检查(-),常规与生化正常。针刺治疗前均服用过头痛粉、镇脑宁、天麻素等药效果不佳。
  治疗方法
  取风池、百会、太阳透率谷、合谷、太冲等穴。
  风池穴向对侧眼方向斜刺1寸,得气后施行捻转泻法,使针感到达眼区;百会穴向四周透刺,用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向周围扩散;太阳透刺率谷,使针感向头之两侧放散;合谷、太冲均用捻转泻法,每隔5~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症状严重者可留针1h。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全部病例治疗3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头痛完全消失,其它兼症亦消失。有效: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次数明显减少,兼症亦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本组经治疗痊愈11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
  典型病例
  闻某,男,42岁,头痛3年,近来头痛发作频繁,每周4次,头痛均在凌晨3点左右发作,起于右侧眼眶周围,向同侧颞区、前额及头顶放散,呈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疼痛时间约1h,伴有流泪、颜面赤热、出汗、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服用镇脑宁、西比灵等药效果不佳。CT及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舌红苔薄黄,脉弦稍数。证属肝胆风火,循经上炎,治以平肝泻胆,熄风清热,给予针刺治疗如前述,治疗3个疗程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体会
  丛集样头痛多属少阳、厥阴经头痛,其病因病机多系肝胆风火,循经上炎,故以平肝泻胆、熄风降火为治则,取百会、风池、太阳、率谷等为近部取穴,使针感直达病所,起到熄风降火、疏通经络、清脑镇痛的功效;远取太冲能平肝泻胆,抑亢逆之风阳;合谷是镇痛的有效经验穴。诸穴配合,相得益彰,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丛集样头痛可能因下丘脑前端的上交叉核功能失调致生物钟机制失调所致,针对这一病因,针刺一方面可对神经内分泌物质起到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可对γ-氨基丁酸(GABA)降解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突触间隙GABA含量增高,作用于下丘脑上交叉核的中间神经元(上交叉核的突起伸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是疼痛调节的重要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本文33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说明本疗法疗效确切,但其机理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国际不育症治疗的新前沿学术会议简况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点状植入植皮法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一例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DDD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